吃亏要趁早

人们常说吃亏是福。个人觉得不妥,除非加个主语:年轻人吃亏,是福。我相信郭德纲也是认同的,比如他说:


活得明白不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什么好事。人年轻时多吃亏,长大了才不会被打垮!


王安石写过一篇散文《伤仲永》。

天圣三年(1025),时年五岁的方仲永,无师自通便能提笔作诗,远近乡里无不惊愕,被认为是神童。于是有钱人纷纷上门求诗,他父亲觉得有利可图,便到处带着方仲永赚钱。那几年确实赚了不少。


因为小时候实在太顺利了,待到方仲永十三岁时,他的诗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待到二十岁时,他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再无才学。

王安石认为导致方仲永悲剧的原因是,他有天资,却无后学,缺乏锤炼,久而久之,才华就干涸了。因此,很悲伤的感慨:本来他可以走更远的。


或许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原因,王安石并没有直接批评方仲永父亲的急功近利,而是委婉的说,方仲永是因为没有得到后天的栽培。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才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些人的天赋确实异于常人。有人会读书,有人善游泳。

说到游泳,想到一个人,我们姑且叫他“子木”,此人身高九尺,长相俊俏,年纪轻轻就成了世界冠军,功成名就。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个长辈评价道:

他有两个方面是五十年一遇:一个是他的这种性格,另外一个就是他的这种身材。

有时候天赋决定了高度,性格决定了长度。你说一个人靠身材能坚持多久呢?虽然,他和他的母亲都执拗的认为,他可以一直游下去,即便面对逆流。至于性格,就交给别人评说吧。

于是他们做了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可以直接开除掉恩师,可以直接公开嘲笑别人是“土拨鼠”(穿着土气,身材矮小),稍有不如意便告诫对手:

you loser,I am win!

仿佛从来错误都是别人的。写到这里,我想我明白什么叫“五十年一遇的性格了”,年轻时候太顺利了,轻狂惯了,亏吃少了。

然而在竞争法则里,对手是用来尊重的,任何傲慢的行为都会让自己陷入逆流的漩涡。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性格,恐怕是因为被保护的太严重了,受到的挫折太少了。


方仲永们因为天赋异禀,刚开始顺风顺水,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请注意,人生不是百米冲刺,瞬间决输赢,人生是马拉松,一时的长短快慢并不能代表什么,坚持到了最后才知道谁跑得最久、跑得最远。

古往今来,从来不缺天才,缺的是栽培天才的人。有道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张居正就很幸运,年纪轻轻就遇到一个能“整”他的人。

我们可以把张居正理解成明朝版的“方仲永”,少年天才。12岁参加童生考试时,遇到了时任知府,也是阅卷老师李士翱。李大人对他惊为天人,十分赏识。一时之间,张居正的名声无人不知。

但是在13岁这一年他去考乡试却遇到了挫折。张居正遇到了时任巡抚顾东桥。顾东桥十分怜惜张居正的才华,对他的文笔也十分欣赏。但是一看张居正的年纪,有意培养他,便故意让张居正落榜,让他吃点苦头,磨砺心性。

有人会说了,顾东桥也太歹毒了吧。实际上,他就是要让少年张居正感受到失败的滋味,要能够输得起,能够认清现实,摆正位置。

三年后,张居正再考,顾东桥这回不再阻拦,果然中了进士,接着张居正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开启了自己的仕途。

年轻的时候不吃亏,什么时候吃亏?吃苦要趁早!

年轻人骄纵不是错,但若是不趁早让他吃点苦头,恐怕往后要吃更大的苦头,栽更大的跟头。


众所周知,阿信的主业是研究鬼谷子的。我发现不管是苏秦,还是张仪在年轻时都吃过苦头。


自打二人拜别鬼谷子后,张仪被人冤枉暴打,苏秦被家人亲戚鄙视。一个生理伤害,一个是心理伤害,小人物能咋样呢?还不是屈辱的坚持着。有趣的是,鬼谷子对此不管不问,为啥呢?因为年轻人正是吃苦吃亏的年纪。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这样的痛苦和挫折,加速了他们的成长和成熟,让他们活明白了。

当然,这不是阿信瞎猜的,我找到了证据。鬼谷子曾经说过这么八个字“重累为毁,毁为重累”,其中暗藏玄机。什么是“毁”?其实就是诋毁。诋毁跟重累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诋毁是贬低,重累是抬高。有时候抬高是为了诋毁,有时候诋毁是为了抬高。

比如方仲永以及子木便是“重累为毁”,被抬过高,最终被毁。比如张居正和苏秦、张仪便是“毁为重累”,真实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贬低,最终助他们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有时候,如果你想坑一个年轻人,就夸他、捧他、褒奖他。如果想帮一个年轻人,就损他、压他,贬低他。年轻人多吃点亏是好事,吃亏要趁早。


只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实在是太精明了,不仅吃不了苦,更吃不了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