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把高中同學群退了,我這樣是不是不合群?為什麼?

君子固窮


退了高中同學的群,你認為是不是合適?其實你沒有必要這樣想。

昔日的同學,大家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從事的是不同的行業,堅守在不同的崗位,所以不同的學歷,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家境,不同的種種,造成了昔日的同學,已今非昔比。除去幾個平時一直有來往的,大家還彼此瞭解,其他不經常接觸的,再聚在一起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昔日同學之間的那種單純。

當大家還是懵懂少年,整齊的端坐在課桌前,一起聆聽老師的教誨,課間無憂無慮在操場上嬉戲玩耍,放學一起高高興興的回家,這種親密無間的氣氛已大不如從前前。當大家再聚在一起的時候,可能話題中增添了很多世俗和現實。仕圖上發展得好的,有的講起話來就讓人覺得像個領導;賺了幾桶金的,話語中流露的有可能是炫耀,辦起事來也看不出來是個土豪;不盡人意的,便覺得幾分失落。聊的話題有可能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雖然是昔日的同學,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但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馬拉松賽跑,已經有了明顯的距離,所以不管是哪一個群兒,自己覺得適合自己就好,沒必要為難自己,自己快樂就好。


預見美好


那不一定就是不合群,我不知道你因為什麼同學要退群,我說說我的經歷吧,讓大家引以為戒,擦亮眼睛看人,不要單純的對待每一個人,包括曾經的同學。我是64年生人,同學們都年過半百了,上幾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搞了一個小學同學會。搞了同學會,又有了一些聯繫。還建了一個同學群,開始的時候,聊得很火一段,過一段時間大家基本不說話了。有一個李x才的同學,上學的時候,就表現的比較渣,所以老師同學都不咋待見他。同學會見面時也沒給我什麼好印象。但他不長時間,他姑娘結婚,他又給同學發請帖,有幾個同學去了,包括我。過了幾天,他打電話借錢,說兒子交學費急用錢,上我餃子館借走三仟元,說四五天就還上,口定口的說,放心吧差不了。然後的情節,大家可以想像到的,要錢就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再就是手機不接,微信不回。最可恨的,他不接你的電話還好,他還讓你電話花電話費,就是在你打的過程中,接一下電話就按下,不接電話還讓你產生費用。憑著幫一下他的好心,好酒好餃子伺侯著,錢不還,還壞你,人渣這種程度,很多人聽了都義奮填膺。幾十年沒什麼來往,不知道別人都修成了什麼刀槍不入的壞心,知根知底的交往一下,靠不住的還應有設防之心。我用我的教訓給大家提個醒,決沒有挑撥同學之間友誼之嫌啊!希望這個接電話的情節在電視劇中有表現啊,找幾個能把這個情節變成劇的人吧



宇沃佳嘉手工水餃


把群退了,也並不能說你不合群。因為現在的同學群已是明存實忙。

記得群剛開始熱聊的時候是2004年,那時好像得了魔怔一樣,拼命的加群,什麼老鄉群,同學群之類,恨不得把幼兒園同學也要組建個群。

這就是新興事物的風靡,男女老少,誰要不建個群,或是沒幾個同學群,都不好意思見人。整日把群裡的事情翻出來聊天,那段時間,全民聊群,全民掛機升級QQ的小太陽。

隨著只能手機和微信的誕生,出現了搖一搖,多少人沒事拿著手機在拼命的搖啊搖,想玩的遠一點,能搖個如意的美女或帥哥,豈不知,他(她)就在你身後。

慢慢的同學群就失去了原來的瘋狂和作用,直到現在,從小學到大學,多少也有七八個同學群,那天我看了下,最長的有五年沒有發過哪怕一條廣告,有的群也是在過年的時候才在裡面發個祝福,也是一二個人的行動。

你看,這群還有什麼意義,退吧,總感覺是對人的不尊重,不退吧,真的毫無意義了,該聯繫的同學都有了微信或電話了。

你能退這樣的群,說明你還比較果斷,我也要向你學習。


一杯啤酒一碗麵


退就退了吧,何必多想呢。

我也退過群,初中同學群。那是我待過一個學期的班級,有一天一老同學把我拉進去的,進群后看見他們的名字大部分我都還記得,群裡氛圍很活躍,但我發現一個問題,我插不進去他們的話題,而且大部分人已經不記得我是誰,他們約聚會什麼的除了拉我進群的老同學沒誰想得起我。雖設置了免打擾,群太多我還是嫌煩,索性把沒用的全部退了。

其實在班裡群裡,人還是當年的人,可各自的心和情早就遠離當年了,活躍只是少部分人的狂歡,各懷鬼胎,各取所需,情懷早就不是個事了,該聯繫的也並不是通過群聊。所以,待的不開心,退就退吧。


怒海滔天


說了你們不信,我們初中同學有個班級群,2年多了,沒有一個人在群裡說話、聊天的,[呲牙]後來,另一個同學把我拉進去了另一個群,裡的同學非常活越,經常組織活動,但我只在群裡呆了幾天,就退群了,就感覺自己融入不進去,聊天記錄還佔內存。以前沒有交集,相信以後也不會有交集。


心有纖纖結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深有體會,大家出了學校,必定感情會淡,因為不是朝夕相處了,朝夕相處的過程只是一種回憶,當大家各奔東西,會明顯的出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因為在學校裡大家只是一個在緊張的學習中互相找找樂子,一起聊天一起玩來緩解學習的壓力,但是到了工作中,同學友誼的支撐不見了,你就會慢慢發現我們好像不是一路人,但是這個東西還是靠長聯繫,人和人是相處出來的,不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所以退不退群,完全看自己,如果你想去融入那就找一個機會加回去。不想的話就去找更合適自己的人做朋友吧!


矜持昂


人活著是為了自己活著,怎麼愉快怎麼做,何必看別人的臉色,他們願意咋說就咋說唄。

同學間聚會,真的是為了敘友情嗎?真的是為了幫助那些工作、生活有困難的同學嗎?真的是為了交流事業成功經驗的嗎?答案是:否。多數是為了展示自己的人生業績,讓那些不如自己的同窗好友欣賞、羨慕,顯示自己之能事。所以說不參與就是不參與,沒有什麼可猶豫擔憂的。

不同的人,興趣、愛好、自身素質不同,選擇的標準就不同,不必受制於別人,這樣倒顯得累。(網圖,侵刪)





退休教師老趙SY


其實進入社會之後你會發現,交際的圈子就是那麼大。之前在學校“信誓旦旦”保證以後多聯繫的人如果不在一個城市或者不從事同一份工作,隨機結婚生子也就聯繫少了。但是退群的話也不是很必要,畢竟是一個班級聯絡的方式,如果有什麼聚會或者活動的話,也是第一時間傳播的有效途徑。


未及你我的好


其實退不退只是手指一點的問題,本人也有高中同學群,就只是留著,從來沒有發過信息,總覺得高中同學離自己的生活圈子太遠,上了大學後去了別的地方生活,認識的高中同學聯繫更少了,偶爾看到朋友圈裡誰誰誰有了寶寶,出去旅遊了,也只是看看照片而已,從未發表過意見。還是覺得高中同學離自己的生活太遙遠了,很少互動。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安


是的!退的很辛苦很糾結。

同學少年都是一群歡快活潑的孩子,那時的我們相互理解、信任、溝通很容易。沒有複雜的心情,每天心都是籃籃的天空,碧綠的大海,那一份映象永遠留在心裡!

時隔多年,我們走進了社會開始了生活,歲月風霜侵蝕了心靈,人間的冷暖使我們變的老道、世故!柴米油鹽,家長裡短。

同學群的某種現象,是教人有點忍受不了!沒有辦法,這就是生活!想走就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