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讀詩話紫藤:煙雨江南,紫袖佳人小堂西


“紫藤花蒙茸,藤葉青扶蘇。

柔曼不自勝,嫋嫋掛空虛。”唐朝白居易《紫藤》


三月讀詩話紫藤:煙雨江南,紫袖佳人小堂西


初衣解詩:農曆三月已經是暮春。其實花木有一個奇異的現象,那就是顏色清淺的桃花梨花,梨花和杏花,都已經開謝,讓位於綠葉婆娑。但是此時並不是所有的花事都已經完結。相反,比粉紅粉白顏色深重一點的花依次開放。

有桐花,有楝花,有紅得明麗的茶花,照眼的杜鵑,草本的鳶尾,各種豆科植物也開花了,比如豌豆花,蠶豆花。它們的顏色或者紫,或者紅,在綠色裡顯出格外的一種暮春之美。

而紫藤更以繁茂和垂垂的花取勝。因為那種紫是一種深春的淡雅和寧靜。

紫藤原起于山野,但是在唐朝,園林和道館的興盛,讓這種有著天然野趣的花朵進入了庭院,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立體審美。

根據它的攀附性強,在庭院中用的棚架支撐,在夏天裡它會形成濃密的綠蔭,有一種天然陰涼的感覺,而在暮春時候的開花,更以垂垂的姿態營造立體的景深,彷彿是進入了修仙洞府。


三月讀詩話紫藤:煙雨江南,紫袖佳人小堂西


作為有名的道士和詩人,李白從小是生活在四川的道館裡,他看到的紫藤還帶著道館山居的色彩。

”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李白《紫藤樹》

他所看到的紫藤,是依附在其它的樹木之上,攀緣開花,那密密的葉子,隱藏著各種活潑的春鳥,那一串串高高低低的紫藤花,吸引了來觀光的美女。

白居易則是園林的大家,在唐朝的中期,紫藤已經成為新奇的庭院栽植,有一位陳官員的府邸,紫藤花開得極其茂盛,而另一位知道白居易喜歡花的周判官,則興奮地拉他去看。


三月讀詩話紫藤:煙雨江南,紫袖佳人小堂西


“藤花無次地,萬朵一時開。不是周從事,何人喚我來?”白居易《陳家紫藤花下贈周判官》

這已經說明了,紫藤花已經是搭在棚架上,開花已經形成了規模。萬朵齊開,連白居易也以為是一種盛事。不是因為周判官知道我的愛花,恐怕我要錯過這壯麗的花開了。

但是白居易喜歡花木,是有一種非常樸素的心理的。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喜歡大自然萬花齊放。但是對於紫藤花,他略有微詞。

“紫藤花蒙茸,藤葉青扶蘇。柔曼不自勝,嫋嫋掛空虛。”他最知道紫藤花的美,嬌嫩,有一種骨子裡的美。但同時,這個老是和農民普通人站在一起的白居易,眼睛也特別的毒,他認為紫藤花是攀附其它的樹木,往往會因為過分的糾纏,會將其他的樹木纏死。

但是這個老夫子,說是這樣說,但實際在唐朝,就已經大量出現了花架,用人工的方式引導紫藤花在藤架上生長開放,起到綠化園林和審美的作用。


三月讀詩話紫藤:煙雨江南,紫袖佳人小堂西


白居易這個老夫子,也不得不感嘆紫藤花開的魅力。在慈恩寺,他看到了巨大的紫藤花架,在夕陽裡,萬朵千花,靜靜地開放,一陣風來,紫藤花落花灑滿了通道。

“慈恩春色今朝盡,近日徘徊倚寺門。

惆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

那是一種巨大的紫色花海,在春天斜陽下的靜美。那是最美麗的,最華麗的春天。

白居易之後,是晚唐的許渾。這個詩人詩寫得極好,他常處在一種半隱居的狀態。他雖然是湖北安陸人,但成年之後寓句居在江蘇的潤州,江南煙雨,讓他特別的迷醉,他經常是以江南的水氣入詩,而此時,紫藤花開遍了江南的庭院。


三月讀詩話紫藤:煙雨江南,紫袖佳人小堂西


”綠蔓穠陰紫袖低,客來留坐小堂西。

醉中掩瑟無人會,家近江南罨畫溪。“唐朝許渾《紫藤》

這是真正的家常的江南煙雨。這裡的紫藤花,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並不二樣。

她像是暮春煙雨中的紫袖佳人,有著書卷氣,有著家常氣,有著這個季節的清冷的美麗和溫潤。她站在背景綠幽幽的庭院裡,等待著同樣優雅而寂寞的客人,沒有喧囂,甚至也無需要言語,她走過的地方,如同詩,如同音樂。所有的情深都在煙雨濛濛裡。

這就是江南的煙雨紫藤。


三月讀詩話紫藤:煙雨江南,紫袖佳人小堂西


就是文學上的紫藤。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鄉野的人們是極有口福,因為紫藤的嫩花,是鮮香的時令菜餚,如今的河南山東河北,農田裡還有大量人工種植的紫藤花,這個時候正是上市的季節,用它來做紫藤餅,用來炒紫藤菜,那是一道舌尖上的春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