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美國 E-2C“鷹眼”預警機是專為海軍研製的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美國 E-2C“鷹眼”預警機

主要用於艦隊遠程防空 預警和空戰引導與指揮。該機主尺度與 A6E 攻擊機相仿,帶副油箱時,可在 距航母 370 公里的空域連續值勤 6 小時,巡航速度 489 公里/小時,升限 9400 米。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美國 E-2C“鷹眼

其頂部的旋轉雷達天線直徑為 7.32 米,每 10 秒鐘旋轉一週,可同時跟 蹤 200~300 個目標;探測距離 400~700 公里,發現以 1800 公里/小時來襲的敵機和導彈時,可為艦隊提供約 20 分鐘的預警時間。 電子戰飛機是重型航母的重要機種,每艘一般配備 3~4 架。

其主要任務 是隨戰鬥機或攻擊機一起編隊出擊,保障艦載航空兵及其突擊兵力的作戰, 偵察和測定敵對空雷達和來襲導彈的方位、頻率,並以主/被動方式實施電子 壓制和強電子干擾,癱瘓對方防空火力網或使攻擊失效。 目前,只有美國航母配有專用電子戰飛機(EA-6B),其他國家一般採 取在戰鬥機和攻擊機上加掛電子干擾吊艙的方法來實施電子干擾和壓制。 (傳言)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極大地促進了軍事航空的發展。此 間,飛機的性能有所提高,各種新型機載武器開始使用,並已具有初始作戰 能力。

1914 年 12 月 25 日,英國 3 艘航母上的 7 架水上飛機襲擊了德國的飛 艇基地,創造了世界上航母艦載機的第一個對陸攻擊戰例。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1916 年 5 月 31 日,英國 1 艘航 母上的武裝偵察飛機參加了日德蘭戰役,又寫下航母艦載機第一次參加海戰 的歷史。

1917 年 8 月 21 日,英國的 1 架“幼犬”式戰鬥機從航母上起飛, 擊落了 1 艘德國的 L—23 型飛艇,又成為世界上艦載機首次擊落空中目標的 一個戰例。儘管航母艦載機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當時並沒有為軍界所重 視,許多人認為用飛機作戰是不可能的事,海上決定勝負的還要靠大艦和巨 炮,所以艦載機只能擔負一些偵察、護航和火炮校正等輔助任務,很少參加 海戰。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飛艇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幼犬”式戰鬥機

1919~1939 年的 20 年,是兩次大戰之間的一段休整和喘息時間,各 國利用這段和平時期進行了裁軍和軍備控制,英、美、日、法、意五國還於 1922 年簽署了華盛頓海軍協定,限制了航空母艦的發展,所以此間艦載機的 發展比較緩慢。

1939~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海軍航空兵得以大顯身手,在海戰 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到戰爭後期,美國海軍已擁有 100 多艘航空母艦, 28032 架艦載機;日本海軍已擁有 18 艘航空母艦,10819 架艦載機;

英國海 軍已擁有 53 艘航空母艦,1336 架飛機。戰爭期間,海軍航空兵共出動 35 萬 架次,在被擊沉的大型水面艦艇中,有 50%以上是航母艦載機所為,“沒有 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的理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伊麗莎白號

1939 年二戰開始時,擁有 7 艘航空母艦的英國海軍已在大西洋戰爭中嶄 露頭角。1940 年 4 月 13 日,英國一艘航母艦載機擊沉一艘德國的“柯尼斯 堡”號輕巡洋艦,創造了航母艦載機第一次擊沉大型戰艦的歷史。

1940 年 11 月 9 日,英國 20 餘架飛機從 2 艘航母上起飛,突襲意大利塔蘭託海軍基 地,擊沉擊傷 7 艘艦船和 1 個機場。

1941 年 5 月 24 日~26 日,英國航母艦 載機又尋殲並擊沉德國最新型的 4 萬噸級巨型戰列艦“俾斯麥”號。1941 年 12 月,英國開始進行護航戰,大批艦載機用於控制制空權。 在太平洋戰爭中,由於日美海軍勢均力敵,各握有航母艦載機這個殺手 鐧,所以導致經久不息的太平洋海空大戰,航母艦載機在戰爭中第一次成為 艦隊主力和對陸攻擊的主要突擊兵力。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以 6 艘航母 的 423 架艦載機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一個半小時內就擊沉擊傷美國艦 艇 40 餘艘,擊毀飛機 420 餘架,炸死炸傷 3615 人,成為海戰史上航母編隊 對陸攻擊規模最大、戰果最顯著的一個戰例。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日本航母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1942 年 5 月 3 日至 8 日,日 本以 3 艘航母上的 125 架飛機與美國 2 艘航母上的 141 架飛機在珊瑚海進行 了海戰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航空母艦的海上決戰,雙方交戰距離第一次超出了目視距離和 20 公里的大炮射程。

1942 年 6 月 3 日至 7 日,日美航空母艦編 隊又在中途島海域展開激戰,美軍幾乎全殲日本艦隊,擊沉其 4 艘航母和所 攜的 280 架艦載機,擊毀 50 餘架飛機。

1944 年 10 月 23 日至 26 日,日本以 116 架艦載機和 300 架岸基飛機,美國以 1000 架艦載機和 400 架岸基飛機, 在萊特灣決一死戰。結果,日軍參戰的艦艇和飛機大部分被擊毀,日海軍航 空兵被徹底消滅,直至戰敗投降。 戰後以來,世界航母數量由戰時的數百艘驟減至 20 餘艘,且主要集中在 美國,而擁有強大航母實力的美國又缺乏有力的海上對手,所以航母對航母 的艦載機作戰樣式從未出現,此間,艦載航空兵的主要任務是沿襲二戰的作 戰模式,奪取戰區制海制空權並實施對陸攻擊。

艦載機篇:艦載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武器-歷史回顧(二)

1950~1953 年的朝鮮戰爭期 間,美國第一次使用艦載噴氣式飛機和直升機對朝內地和港口進行攻擊和封 鎖;

1964~1973 年的越南戰爭中,美國先後動用 20 餘艘航空母艦對越進行 攻擊,僅 1965~1968 年底就出動艦載機 20 萬次;

1982 年 4 月 2 日至 6 月 14 日,英國以 2 艘航空母艦和 140 架艦載機及岸基飛機在馬島與阿根廷交戰, 有效地掌握了制空制海權;

1986 年 3 月 23~26 日,美國以 3 艘航母和 250 多架艦載機對利比亞發動突襲,摧毀其 5 個大型軍政目標,炸燬其 14 架飛機 和 7 個雷達站;

1991 年 1 月 17 日至 2 月 28 日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先後出動 9 艘航母、700 餘架艦載機,對伊拉克進行了海空封鎖和攻擊,有力地配合了 空襲和地面戰鬥的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