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03 年 12 月 7 日,當萊特兄弟製造的“飛行者”號飛機第一次飛離地 面衝向藍天的時候,人們的好奇心就投向了那寬廣無際的海洋。飛機能從地 面起飛,為什麼不能在海上起飛呢?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09 年,法國大發明家克雷曼·阿德在 他的《軍事飛行》一書中第一次描述了載機航母的新概念。然而,它卻被本 國人嗤之以鼻,認為是不切實際的夢幻。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10 年 11 月 14 日,富有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美國飛行員埃利,駕駛一 架“柯蒂斯”式飛機從美國海軍“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成功。兩個月後, 又駕機在軍艦上安全降落,為航空母艦的發展鋪墊了第一塊基石。 從“伯明翰”號巡洋艦起飛第一架飛機算起,已有 80 年了。80 年來,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航空母艦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及戰後的創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及戰後 的現代化發展,已成為一支海上核心兵力。 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日、法四國共發展了 13 艘航空母艦,而當時戰列艦的數量則超過了 140 艘,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比 例為 1:11。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當時,航空母艦還沒有引起軍事家們的足夠重視。 航空母艦實際上就是一個浮動的海上機場,平坦而寬闊的飛行甲板是航 空母艦的顯著標志。早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十分簡陋,大都是在商船和巡 洋艦上鋪設一塊木板,用吊杆吊上吊下,運往戰區。水上飛機則靠浮筒在水 面起飛和降落。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18 年,英國又用客輪改裝了世界上第一艘直通型平坦飛行甲板的“百 眼巨人”號航空母艦;1922 年,美國則利用運煤船改裝了一艘直通型飛行甲 板的“蘭格利”號航空母艦。它長 166 米,排水量 11000 噸,航速 15 節,能 攜載 33 架飛機。當時該艘航母的艦載機主要是通過機輪滑跑起飛,著艦則採 用 22 根兩端繫有沙袋的繩索阻攔降落。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各國攻擊型航空母艦隻有 20 艘左右,6 年 大戰期間,各交戰國雖拼力趕造航母,但總艘數仍沒超過 50 艘,而且 1/3 是戰爭接近尾聲時才完工,有的還沒等正式服役就被炸沉了。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在大西洋戰場上,為了進行反潛護航作戰,美國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緊急 動員,用商船改裝了 100 多艘護航航母,為奪取戰爭的勝利發揮了極為重要 的作用。這些改裝型航母一般在 7000~12000 噸之間,載 30 餘架飛機。作為 飛機運載艦時,最多可載 60 多架飛機。美國當時專門設計和建造的一級護航 航母“卡塞布蘭卡”級排水量 11000 噸,可載機 60 餘架,有一家造船廠在 18 個月中就突擊建造了 50 多艘。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39~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一展雄風,開始主宰海 洋戰場。世界各國航空母艦數量從一戰結束時的 13 艘一下子猛增到 176 艘, 而稱霸於世界海洋幾百年的戰列艦卻寥若晨星,所剩甚少,從 140 艘下降到 40 艘,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比例第一次形成 4:1 的絕對優勢。航空母艦由 艦隊輔助兵力變為主要突擊兵力,不僅取代戰列艦成為制空制海的主要兵 力,也成為海軍遠洋作戰和對陸攻擊的重要軍事力量。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46 年,第一架“鬼怪”型噴氣式戰鬥機在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空 母艦上彈射起飛,這種在重量和航速方面都比螺旋槳飛機大好幾倍的噴氣式 飛機使航空母艦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老式的彈射阻攔裝置和直通型飛機甲 板已很難滿足它的戰術需求,於是,航空母艦開始了三次大的技術革命。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50 年,英國研製成功能彈射 30 噸以上超音速噴氣式飛機的蒸汽彈射 器,並正式裝備“英仙座”號航空母艦使用。40 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大、 中型航空母艦都是裝備這種彈射器。

航空母艦篇:航空母艦的產生和發展

1951 年 8 月,英國“凱旋”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第一次從 10 度斜角的 飛行甲板上試飛成功。一年後,美國海軍“中途島”號航空母艦經過 400 多 次試驗,也正式採用了這種飛行甲板。這種飛行甲板分起飛區、降落區和待 機區三大部分,直段部分用於艦載機彈射起飛,斜角部分用於降落,上層建 筑前方的三角區則用於停機。這種起飛、降落和機種調整互不干擾又可同時 進行的斜直兩段式飛行甲板倍受青睞。目前大、中型航空母艦還都在採用這 種甲板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