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悉尼”號和“墨爾本”號(“莊嚴”級)“悉尼”號原屬英國海軍“莊嚴”級

輕型航空母艦,原名“可怖”號。由於沒能在二戰結束前服役,該艦於1947年被轉交給澳大利亞海軍,次年完工投入服役。“悉尼”號是澳大利亞海軍歷史上第一艘正規航空母艦,而它在服役早期也成為了澳大利亞海軍的旗艦。

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

在1951年至1952年間,該艦隨同“聯合國軍”一同參與了在朝鮮戰爭中的行動。

1955年,隨著經過了現代化改裝的姐妹艦“墨爾本”號到來,“悉尼”號被改編為訓練靚,至1958年退出現役,原計劃的現代化改裝工作則被取消。其後因澳大利亞海軍缺乏海外兵力投送能力,“悉尼”號被改裝成了一艘高速運兵艦,並於1962年重新投入服役,先後參加了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的衝突以及越南戰爭。

1965年至1972年間,該艦總計進行了25次運兵行動。在1973年退役後,雖然各方面均有著將“悉尼”號改裝為博物館的計劃,但最終還是在1975年將其賣給了一家韓國拆船廠。與其前任相同,“墨爾本”號也屬於“莊嚴”級輕型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

該艦最初由維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廠作為“莊嚴”級首靚於1943年4月開工,原名“莊嚴”號。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因此該艦在下水後不久便無限期停工。

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直到1947年澳大利亞海軍決定買下這艘航母補充自己的海軍航空力量之後,才得以重新以澳大利亞航母“墨爾本”號的名義繼續建造。

幸運的是,與“悉尼”號不同,澳大利亞海軍決定對“墨爾本”號進行大規模改進,以使其能夠應付一段時間內的艦載機和航空技術發展。

而這一決定也使該艇成為了全世界第三艘裝有斜角甲板的航母,因為同樣的原因,該框的竣工時間也遠遠落後於澳大利亞海軍同時買下的“悉尼”號,直到1955年才得以投入服役。由於服役時間較晚,“墨爾本”號並沒有得到像“悉尼”號那樣的參與朝鮮戰爭的機會,而只是在越南戰爭中扮演了支援性角色,從未執行過實際作戰任務。

雖然如此,“墨爾本”號的生涯卻也並不平淡——該艦在服役期間曾發生過多次撞船事故,甚至還在6年間連續撞沉了兩艘驅逐艦!

第一次撞沉友艦的事故發生在1964年2月10日,當時“墨爾本”號正在澳大利亞東岸的傑維斯灣進行一次檢修後的試航工作,由驅逐艦“航海家”號擔任其引導。當晚20時50分左右時,海面已經一片漆黑,兩靚在進行一次大角度轉向後正在重新調整隊形。

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驅逐艦“航海家”號

而“航海家”號在這一系列的機動過程中沒有向“墨爾本”號發送警告信號。到“墨爾本”號的艦長終於在一片漆黑中發現對方航跡與自己交叉時,一切規避行動都已經太遲了。20時56分,“墨爾本”號很首一頭撞上了“航海家”號左腦,直接將後者斬成兩段,致使其鍋爐發生了爆炸,不久後便沉入海底,全混官兵中有81人隨艦沉沒。“墨爾本”號隨後也不得不回到港口整修。

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64個月之後的1969年6月3日,“墨爾本”號在南中國海與美國海軍的一次聯合演習中再次發生撞船事故。這次事故與上一次如出一轍,同樣是在驅逐很擔任夜間航空引導艦時因變換隊形導致,只不過悲劇的主角換成了美國海軍的“弗蘭克·E·埃文斯”號驅逐親。

撞擊的結果也如同命中註定一般——“墨爾本”號又一次直接撞斷了轉向失當的驅逐艦,導致後者沉沒,73名美國海軍官兵殉職。籠罩在“墨爾本”號身上的厄運並沒有結束,該艦仍然事故頻發,連續兩次與商船發生輕度碰撞。

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1972年,該艦又發生了大火,損管人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其撲滅。但短短兩年後,“墨爾本”號在

1974年7月再次撞船。過了兩年,該艦又在悉尼灣撞上了一條日本船。在如此的黴運籠罩之下,雖然該艦在1977年前往英國按受了一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戰鬥力得到極大提升,但卻還是接連發生了鍋爐爆炸和雷達天線脫落的奇怪事故。澳大利亞全國上下一致認為該艦已經不應該繼續服役下去了,以免再給士兵甚至百姓帶來什麼災禍。

航空母艦篇:沒少撞船的墨爾本號

1982年,該艦終於在一片唏噓聲中退役,3年後在拆除重要設備後被賣給了中國,成為了後者所獲得的第一艘航母想體。在對其進行研究之後,“墨爾本”號最終在廣州黃埔船廠被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