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大師金聖嘆:生命已息,幽默不止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不讀金聖嘆,不知何為曠世才子,不懂金聖嘆,不知何為幽默大師。

金聖嘆,名採,字若採,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中國歷史上最卓有成就的文學批評家。有了金聖嘆對《水滸傳》和《西廂記》的精彩解讀,小說和戲曲才得以成為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的高雅文學。


倘若沒有金聖嘆,清初文壇將黯然失色,小說戲曲將流於媚俗。但是,如果你只知道他的文學成就,卻不懂他的遺世獨立,那麼,是時候重新認識一下另一個他——幽默大師金聖嘆。

幽默大師金聖嘆:生命已息,幽默不止

金聖嘆的幽默,從生到死,貫穿始終,對他而言,幽默高於仕途,高於名利,高於生命,高於一切。


金聖嘆的幽默中有戲謔:金聖嘆屢入考場,目的卻並非入仕做官,而是幽它一默。其中一次的考題是《如此則安之動心否乎》,金聖嘆大筆一揮,在試卷上寫道:“黃金萬兩、有美一人,夫子動心乎?”然後另起一行,連續寫了39個“動”字。何解?孟子有言:“四十不動心。”所以,四十歲之前的三十九年,見到黃金和美女,都是要心動的,動、動、動……又有一次的考題是《西子來矣》,金聖嘆的在試卷上寫道:“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好吧,金聖嘆確實是來搞笑的。四次落榜,事出同因——在試卷上寫段子。


金聖嘆的幽默中有諷刺:採蘅子《蟲鳴漫錄》記載,金聖嘆因為喜歡捉弄考官而“臭名遠揚”,縣府的教諭和訓導(相當於教育局的局長和副局長)深惡之,遂出了個《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的題目,意在繞彎子罵他。金聖嘆見狀佯裝不懂,煞有介事地起筆答題曰:“禽獸不可以教諭,即教諭亦禽獸也。禽獸不可以訓導,即訓導亦禽獸也。”一語雙關,既把題答了,又把人罵了。可憐了教諭大人和訓導大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只能吃下啞巴虧。嗚呼哀哉,服了你個金聖嘆!

幽默大師金聖嘆:生命已息,幽默不止

金聖嘆的幽默中有智慧:金聖嘆蜚聲文壇,很多人上門拜訪,當有人請教人生有何意義時,他的回答堪稱經典:“佛言‘不可說,不可說’,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金聖嘆的幽默中有痛罵:明末文壇領袖錢謙益是金聖嘆的親舅舅,錢謙益作為明朝遺臣卻晚節不保投降了清朝,金聖嘆深為不齒。一次,錢謙益生辰,好外甥金聖嘆當眾送去一副賀壽對聯,上面赫然寫著:“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


順治十八年(1661年),身陷“哭廟案”的金聖嘆走到了生命盡頭,而監獄與刑場則成了幽默大師展現幽默最後的舞臺。

幽默大師金聖嘆:生命已息,幽默不止

得知自己將於次日午時三刻被當街處決,金聖嘆趕忙叫來獄卒,極力說服他幫忙將自己的一封遺書偷送出獄,交到兒子手中。獄卒出於對金聖嘆的同情外加崇拜,同意冒死行此要緊之事。


傳遞途中,獄卒在好奇和自我保護的雙重心理作用下,忍不住私自拆開遺書驗看,結果出現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死無憾矣!”(出自金美清《豁意軒錄聞》)


這就是金聖嘆的臨終遺書,這就是他口中的“要事”,吃貨無疑。

幽默大師金聖嘆:生命已息,幽默不止

被押往刑場途中,金聖嘆仍談笑風生,飲酒自若,且飲且言曰:“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出自柳春浦《聊齋續編》)


午時三刻,金聖嘆血灑街頭,震古爍今的一代怪才就此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終年54歲。(本文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慣,均採用虛歲。)


手起刀落,人頭落地,從金聖嘆的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拾起打開其中一個,只見上面寫著個“好”字,再打開另一個,竟然寫著個“疼”字!好一個“好疼”的金聖嘆!他知道自己沒有時間親自喊出“好疼”二字,於是事先寫好放進耳朵,幽了生命中最後一默。


這就是金聖嘆,生命已息,幽默不止。世間再無金聖嘆,人間永存幽默感。


參考資料:柯平 《明清文人那些事》、採蘅子《蟲鳴漫錄》、金美清《豁意軒錄聞》、柳春浦《聊齋續編》等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