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生活|宅家吃太多?澳研究告訴你:想吃並不一定是因為餓

國際市場指南 推薦

精緻生活|宅家吃太多?澳研究告訴你:想吃並不一定是因為餓

“只有吃才能填滿我的空虛”這句話似乎並非玩笑,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簡稱ANU)在讀博士Danushika Sivanathan及其團隊的研究,自卑式自戀或許成為暴飲暴食的心理根源之一。

根據ANU在讀博士Danushika Sivanathan的介紹,飲食問題有可能同人們是否具有自戀傾向,以及具有何種自戀傾向有一定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我,但自戀者卻把自我的重要性擴大到極致。

精緻生活|宅家吃太多?澳研究告訴你:想吃並不一定是因為餓

兩種自戀類型

Ms Sivanathan介紹,“脆弱的自戀者”和“宏偉的自戀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成為飲食問題的根源。

“脆弱的自戀者”更容易暴飲暴食,這類人群在情緒不佳時將吃當做自我安慰的方式,他們用過度飲食去掃除自己的不快情緒。長此以往,對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宏偉的自戀者”則不太會造成過度飲食的問題。研究人員將這類人描述為缺乏同理心,並且“控制、專橫、有報復心”,他們往往會誇大自己的重要性,而且不會從錯誤中吸取經驗。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雖然“脆弱的自戀者”也有誇大自身重要性的傾向,但他們將它隱藏得更好。他們有一種被需要的需求,因此他們可以很好地服務身邊的人。他們經常尋求安慰和肯定以求消除顧慮。

精緻生活|宅家吃太多?澳研究告訴你:想吃並不一定是因為餓

自戀情結導致吃得更多?

研究團隊對暴飲暴食高發的18-30歲年齡段女性群體進行了調查,根據近400個調查對象的問卷結果顯示,“脆弱的自戀者”們更易患飲食功能失調。

除此之外,據研究人員介紹,家長的教育方法也是一大影響因素。持續的家長缺失可能會導致這種人格狀況。

Ms Sivanathan講到,兒童的關愛缺失並非虐待或疏於照顧,而是一種對兒童心理感覺和想法的忽視。“例如,當一個孩子跟家長說‘我真的很難過’,而得到的回應是‘過去了就好了’”。

精緻生活|宅家吃太多?澳研究告訴你:想吃並不一定是因為餓

實踐應用

Sivanathan的研究已發表於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雜誌。

Sivanathan介紹,她所研究的飲食失衡者的心理根源,希望能夠被心理諮詢師所接受,併為治療提供一些信息和幫助。她認為,能夠真正認清患者的根源,治療將變得更加容易。因此,研究結果是十分有用的。

Sivanathan團隊的實驗向人們揭示了飲食失調的深層原因,而她的實驗結果為心理治療增添了更多的參考因素。對前沿科學和實踐問題的研究一直是ANU研究人員的學術追求,同心理學一樣,更多學科的研究人員也一直保持著前沿視角和實踐關懷,不斷獲得學術上的新成就。

來源|澳大利亞政府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