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如果單純以GDP論強弱,那麼重慶市除主城區外的第一強區,就是涪陵區

了。涪陵區2019年GDP約1179億元,在重慶市內排在第五名,僅次於主城的渝北、九龍坡、渝中和江北,高於江津、永川、萬州、合川。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涪陵城區附近)

不過從區內高校數量來看,合川、永川、江津、萬州的高校均超過5所,在7所上下。而作為郊區“最強”的涪陵,卻只有2所高校。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重慶高校分佈,網友製圖)

這個數量,和涪陵這個經濟大區似乎有點不相符,照常理涪陵擁有六七所高校,也是挺正常的,但是隻有2所就有點想不過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涪陵的高校數量相對較少呢?

涪陵地理區位較為優越,地處長江和烏江的交匯處,水運優勢在古代就已經顯現。涪陵的發展和兩江交匯有很大的關聯,古代為涪州,上世紀先後為涪陵專區、地區,以及地級涪陵市,是區域性的中心城市。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涪陵的長江師範學院)

不過由於涪陵距離重慶主城比較近,比萬州近很多。所謂“燈下黑”,距離大城市太近,會被大城市的“虹吸”所影響。萬州距離重慶主城就比較遠,因而才能真正發展成有“重慶第二大城市”之稱。

所以涪陵的高校數量少,以及涪陵沒有機場,都和距離主城較近有一定的關聯。

那麼合川、江津、永川距離主城都比較近,為何高校還有這些多呢?這可能就觸及到了涪陵的一個短板——地形。高校面積較大,而遇到山區,開發成本也就高了,並不是最優選擇。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長江師範學院)

渝西的合川、江津、永川,地形都比較平坦,城建開發成本較低;而作為重慶衛星城市的它們,也在承接重慶主城的外溢;且它們都處於成渝兩城之間,同時受兩城疊加輻射。綜合來看,它們建高校比較“輕鬆”。

涪陵的兩所高校是長江師範學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長江師範學院江東老校區)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鉤深書院”)

曾經的長江師範學院,也就是老校區,位於江東街道——烏江東岸的山坡上,地形的限制讓老校區規模較小,後來在涪陵新區(馬鞍)建立了新校區。

而工貿學院在涪陵城南郊區的蒿枝壩工業園區,聽這名字就覺得比較荒野。蒿枝壩因曾經這裡蒿枝眾多而得名,而工貿學院群山環繞,地形並不平坦。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重慶工貿學院)

重慶的合川、永川、江津高校數量超5所,為何涪陵只有2所?

(重慶工貿學院)

涪陵是一座工業屬性濃厚的城市,這裡榨菜、化工等產業都比較知名,上市公司數量居重慶區縣前列。

所以說,距離主城較近、地形不平坦、工業屬性等原因,讓涪陵的高校相對較少。你說呢?(圖源網絡,文中數據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