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供销“发达史”——士别五年 改革赋能 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李晓芳)五年,从“量小力微”到“家大业大”,这是贵州省供销社的“发达史”。

贵州供销“发达史”——士别五年 改革赋能 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3月26日,2020年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召开。为继续巩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成果,这次会议一如既往采取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由于贵州省供销社工作业绩突出,连续五年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创造了贵州供销历史最好成绩。

  对此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分别作了重要批示。

  “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改革发展成绩值得肯定。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全省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贡献。”

  ——孙志刚

  “省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成绩可喜可贺!望再接再厉,扎实推进改革强社、服务立社、夯基建社、以企兴社、从严治社,加快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谌贻琴

  会上总结了5年来贵州省供销社取得的重要成绩。从2014年—2019年,贵州省供销社改革赋能,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的五年

  我们结合几组数据看看,就能明白为什么说它从“量小力微”到“家大业大”。

贵州供销“发达史”——士别五年 改革赋能 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2019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38.03亿元,是2014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06%。

  ——2019年利润总额11.4亿元,是2014年的2.8倍,年均增长17.19%。

  ——2019年资产总额223亿元,是2014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09%。

  ——2019年所有者权益91亿元,是2014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36%。

  ——2019年消费品零售额343.42亿元,是2014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31%。

  ——2019年农产品购进总额154.86亿元,是2014年的10.06倍,年均增长61.73%。

  这些数字在五年间均是成倍增长,全系统经济体量迅速扩大,经营质量持续改善。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称赞。

  组织体系战略性推进的五年

  五年间,供销社全系统各类协会组织达到334个,入会会员301451个,分别比2014年增加84个和4608个。同时,随着省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的建立,治理结构正逐步完善。

  期间,贵州供销社以2.6%的比例(不到6000万元)整体打包一次性了断全系统积欠的债务23亿元(其中本金8亿元,利息15亿元),盘活抵押资产58万多平方米,使全省供销社企业在综合改革中实现了轻装上阵,成功化解巨额债务甩掉历史包袱。

  在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南州供销社以及修文、麻江、福泉、黔西、织金等县市供销社相继成立供销集团,打造了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和为“三农”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骨干平台。

  加快推进开放合作,在电子商务上吸引投资公司走进来,在农商行改制上推动社有企业走出去。

  实践系统内部跨区域融合,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再生资源等业务上,推进各层级供销社所属企业相互参股实现“股权+业务”的深度结合,全省“一盘棋”的局面逐步形成。

  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的五年

  贵州省供销社结合实际形成“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合作社”的内生性“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得到中农办和全国总社的高度肯定。

  五年来,通过强力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培育了535个“三位一体”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示范社。此外,加大村级供销社试点工作推进力度,建成村级供销社107家。形成独具特色的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点面结合、上下贯通的完整组织服务体系网络。

  刻板印象中你以为的供销社业务是在乡镇卖化肥、农药、种子、粮油米面、烟花爆竹?

  事实上,这五年来,通过深化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已经从以流通服务为主,拓展到为农服务各领域、农民生产生活各方面。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农产品现代流通由小到大、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从少到多、农村合作金融业务由弱到强的局面。

贵州供销“发达史”——士别五年 改革赋能 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农机生产服务

  业务范围从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传统业务,延伸到电子商务、合作金融、校农结合、酒店经营、连锁贸易、药材加工、成品油等众多新型业务。并且在广大农村地区,还为农民提供了家电、食品、农用煤、邮政、电信、福彩、维修、代收水电费等生活性服务,以及成品油、农机器具等生产性服务。

  更绝的是,部分地方供销社甚至连养老陪护、酒店运营、特色旅游等项目也办的风生水起。

  人才体系立体化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贵州省供销社搭建供销事业实干发展平台吸引培养人才,让“供销战线的“老兵”焕发了事业的新春,“新人”在这里寻得了发展空间。

贵州供销“发达史”——士别五年 改革赋能 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2017年,贵州省供销社推进社政、校政合作与都匀市政府共建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全省由行业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创办高职学院的先河。目前学院在校高、中职学生规模突破12000人,已成为全省培养现代服务业、流通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五年来,全系统累计组织各类技术培训27870人次,省社共计组织业务培训73期6100余人次。

  全系统组织18批93人次出国考察学习,借助外事交流渠道开阔国际视野。

  助力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展现的五年

  五年来,省供销社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党和政府三农工作全局中的抓手作用,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重点帮扶等工作,全力助推同步小康、乡村振兴。在省直工委2019年脱贫攻坚专项目标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贵州供销“发达史”——士别五年 改革赋能 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回望五年,贵州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苗宏总结到,自觉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大局,把为农服务作为供销合作社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他表示,创新实践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源头动力,因地制宜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开放合作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方式,人才队伍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才能适应供销社改革不断深化、新的组织形式和新型业态广泛发展的要求,才能延续贵州供销辉煌!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贵州省供销社用5年时间创造了最好成绩,亲自演绎了什么叫士别五年,改革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