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陪孩子上網課?學會使用“羅森塔爾效應”吧

陪孩子上網課,也是特殊形勢下的無奈之舉,確實難為家長朋友們了。


那麼,家長朋友如何陪伴孩子上網課效果更好呢?接下來給大家講講“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充滿期待。


何謂“羅森塔爾效應”?如何運用?我來給您一一呈現。

【定義】

“羅森塔爾效應” 也被稱為“期待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的,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

它告訴我們: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注意:對孩子一定要充滿期待!熱切讚美!

【實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煞有介事地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教師,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他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根本就是隨機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各方面都很優秀。

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教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教師又將自已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緒、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熱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在這裡,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的期待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因為他們受到了權威者的影響,堅信這部分學生就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難以隱藏對這些學生的信任與期待,而這種“真誠的期待”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

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

【啟示】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應用】

羅森塔爾效應在教育、企業管理方面應用的成功案例相當多,通用電氣的前任CEO傑克·韋爾奇,有“經營之神”美譽的松下幸之助等人,都是善用羅森塔爾效應的高手。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選拔的第一任總裁查爾斯·史考伯說:“我認為,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史考伯的信條同卡內基如出一轍。正是因為兩人都善於激勵和讚賞自己的員工,才穩固地建立起了他們的鋼鐵王國。

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讚美。每個人只要能被熱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所以家長應該而且必須賞識你的孩子,要把賞識孩子作為“第一要務”。

下面重點說一說羅森塔爾效應在“網課”階段的應用。

1.有意識地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期望,並使之變成孩子的“自我期望”。

只有孩子感悟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才會激發出無窮的力量,才會發展自己。

我是“激勵教育”的忠實信徒,時常將激勵比喻成“點火”。在與女兒的日常接觸中,我經常給女兒“點把火”,也切實嚐到了甜頭。

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有許多成功的“點火”案例,但最成功的,當屬女兒上了初中以後。

在小學階段,女兒成績並不特別突出,在鄉鎮小學的一個班裡,六年的時間,最好名次是第三名,最差名次是第五名。小升初考試,全縣排名應該是千名以後了。

一上初中,我便對女兒“點火”說:“我希望你的初中生活以丁某某為榜樣(當時我任鄉鎮中學校長,丁某某是副校長丁校長的女兒)她在全縣考前幾名,是我們學校的驕傲。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夠超過她的!你的水平就代表我的水平,也代表咱們學校的水平。三年的時間,就看你的了!”看到女兒認真地點頭,我知道我的激勵起作用了。

以後的時間裡,女兒學習特別勤奮。她負責開關教師門,班主任要求她儘量第一個到校開門,她便每天早早起床,第一個到教室學習。有一天下早自習回家後便對我說,我明天還得早起,今天早晨我從宿舍經過的時候,人家某某某已經在路燈下學習了。女兒學習狀態漸入佳境,學習成績也飛速提升,期中考試便取得了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績。

升初二的時候,全縣統考,統一閱卷,女兒問我定什麼目標,我說,以你的狀態,應該進入全縣前十名。孩子雖然將信將疑,但還是確立了這樣的目標,並且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成績出來了,女兒雖然在我們學校仍然是第三名,但在全縣,正好是第十名。聽到這個成績,女兒激動得蹦了起來。

後來的初中兩年、高中三年,女兒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秀,特別是高中,除了一次小考是全縣第七名,其他的都在前四名,而且是獲得第一名最多、成績最穩定的學生。

除了學習之外,女兒在意志品質、品德修養等方面也比較優秀,經常擔任主持人、參加演講比賽,高考之前參加北大自主招生,筆試面試都已過關,只是高考成績差幾分,沒被錄取,算是小小的遺憾。

《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大多數家長,將精力用在了“伐兵”“攻城”上,事倍功半。真誠地希望家長朋友們多在“謀”和“交”上下功夫,通過與孩子平等的交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選擇恰當的時機“點火”,激勵孩子樹立自信,充分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只要孩子走上正確的軌道,家長就可以“袖手旁觀”,高枕無憂了。

有的家長可能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其實“網課”階段,家長可以結合老師的管理方式和孩子的每日表現,在許多方面對孩子提出自己的期待。比如:

我多麼希望你今天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呀!

你如果今天能得80分,我們全家為你慶賀!

你聽課越來越認真了,相信你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

這一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期望”實現後的所有好處,也可以讓孩子知道達不成期望時會產生的不良後果。要使孩子堅信只要自己稍加努力,這個期望一定能變成現實。

2.發自內心地表揚孩子。

先給大家講一講戴爾·卡耐基的故事吧,他被譽為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西方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奠基人, 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

戴爾·卡耐基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又娶了一個女人。繼母剛進家門的那天,父親指著卡耐基向她介紹說:“以後你可千萬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鎮公認的最壞的孩子,說不定哪天你就會被這個倒黴蛋害得頭疼不已。”

卡耐基本來就打算不接受這個繼母,在他心中,一直覺得繼母這個名詞會給他帶來黴運。但繼母的舉動卻出乎卡耐基的意料,他微笑著走到卡耐基面前,摸著卡耐基的頭,然後笑著責怪丈夫:“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你看哪,他怎麼會是全鎮最壞的男孩呢?他應該是全鎮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才對。”

繼母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卡耐基,從來沒有人對他說過這種話啊,即使母親在世時也沒有。就憑著繼母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激勵他的一種動力,使他日後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可是在她來之前沒有人稱讚過他聰明。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發自內心地表揚孩子,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不遺餘力地尋找孩子的閃光點。

或許有的家長會說,我何嘗不想稱讚孩子,可是我家的熊孩子,實在沒有可稱讚的地方!

如果您有這種想法,請記住羅丹說過的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卡耐基的繼母第一次見到卡耐基,都能由衷地讚美孩子,您與孩子朝夕相處卻不知道該讚美什麼,您說責任在誰呢?

其實從某種角度上說,孩子某一方面的缺點,也可能正是他的“閃光點”。

比如孩子經常調皮搗蛋,簡直就是不知疲倦的“永動機”,每天精力都充沛的不得了,時不時的“闖禍”,讓家長頭痛不已。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再看一看,就會有大不一樣的發現。

首先,孩子“闖禍”,一定會有他自己的想法,這便是他的想象力。其次,他還要選好道具和列出具體的實施辦法,這便是他的創造力和設計力。最後,他還要避開家長視線,找準合適時機“出擊”,這就是他的觀察力、分析力和決斷力。一個充滿想象力,富有創造力和設計力,觀察力、分析力和決斷力又非常出色的孩子,是不是值得我們表揚?

這一點許多心理學家已經證實。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創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頑皮、淘氣和荒唐;所作所為時逾常規;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度。

所以父母最應該做的,其實就是保護孩子的探索世界的興趣,放大他們優勢的一面,引導孩子越來越優秀。

這一方面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無邊界對比”,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最優秀的孩子比,學習上與班裡的第一名張三比,美術上與班裡的第一名李四比,體育上又與班裡的第一名王五比……這樣比來比去,當然是自己的孩子最差了。其實,差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的教育理念。

正確的比較方法是用孩子的今天與昨天相比,如果孩子比昨天進步了,那就必須表揚,而且是鄭重其事、大張旗鼓地表揚。這樣,孩子每天都優於昨天的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天長日久,怎能不優秀呢?

4.不要只盯著孩子的錯誤。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每個人都有許多缺點,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是正常的,作為家長絕不能只盯著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勢。

還是講個故事吧。

懷特·露絲有兩個姐姐,他們仨和父母相親相愛。

那年夏天,三姐妹駕車起郊外旅遊。兩個姐姐已經有駕照,而且有比較豐富的駕駛經驗。但剛滿16歲的露絲則是新近剛獲得的駕照。

大姐和二姐商量,在繁華的市區由他們兩人駕車,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就讓她練練手藝。到了郊外,露絲開著車,興奮得有說有笑,可能由於缺乏經驗而心慌,她本想在紅燈亮起來之前闖過路口,但卻沒有如願,反而和一輛從側面駛過來的一輛大拖車相撞,大姐當場死亡,二姐頭部重傷,露絲也腿骨骨折。她的父母接到電話後,立刻趕到了醫院。露絲本以為父母會責怪她,但父母只是緊緊的抱著她和姐姐,熱淚縱橫。父母搽幹兩個女兒臉上的淚,開始談笑,像是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對於兩個倖存的女兒,尤其是露絲,父母始終溫言慈語。

當時父母的行為真的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好幾年過去了,露絲問父母,當時為什麼沒有教訓她,而事實上,姐姐正是死於她闖紅燈造成的車禍。

父母只是淡淡地說:“你姐姐已經離開了,不論我們再說什麼或做什麼,都不能讓他起死回生,而你還有漫長的人生。如果我們責難你,你就會揹負‘造成姐姐死亡’的包袱,而你也會喪失一個完整、健康和美好的未來。”

事後的責備並不是重要的,有時候它根本一點用處也沒有,最重要的是心靈和未來。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

一個成功的家長,往往非常注重對犯錯的孩子進行開導,他們會慎用批評、質問的語氣,不會死死地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孩子的錯誤上。

5.兩個家庭教育小故事。

下面兩則故事,或許對您正確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有所啟發。

(1)三毛的故事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戰役》中寫道:“我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這個“你”,是她的父親。有一天深夜,父親讀了三毛這篇文章,給她留條:“深為感動,深為有這樣一株小草而驕傲。”三毛看到之後“眼淚奪眶而出”。三毛寫道:“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掃去了我在這個家庭用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2)一個父親的故事

一位父親用存了很久的錢買了一部新車,他非常愛惜這部車,每天都精心地清洗它。他5歲的兒子總是跟著父親一起清洗,父親也為有這麼一個體貼的兒子而備感欣慰。

有一天,父親忘了清洗這部新車,儘管上面很髒。兒子知道父親很累了,便想揹著父親一個人把車洗完。但他怎麼也找不到抹布,他想到了母親平時刷鍋的鋼絲刷子,於是走進了廚房。但當他刷完以後,發現車子上面出現了很多花紋,他忙去找來父親,邊哭著邊向父親道歉,父親看見自己的新車被兒子刷成這樣,心痛得不得了,但他也很愛他的兒子。於是他氣得走進了房間,跪在地上禱告:“上帝啊,我該怎麼做?那是我新買的車,我該怎麼懲罰我的兒子呢?”

一會兒,父親走出房間,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兒子擁到懷裡:“傻孩子,謝謝你幫爸爸洗車,爸爸愛車,但更愛你。”

戴爾·卡耐基說過:“當我們想改變別人的時候,為什麼不用讚美代替責備呢?縱然部屬只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讚美他,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別人,不斷的改進自己。”

對孩子充滿期待,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發自內心地讚美孩子,做到這些,您就用好了“羅森塔爾效應”。

期待您和孩子共享“網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