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系列坦克為何不帶2個油桶?


M1系列坦克為何不帶2個油桶?

M1系列坦克為何不帶2個油桶?

有人自問自答了一個裝備問題,這就是西方的三代主戰坦克,為何不在後面帶上兩個大油桶?而俄式坦克,包括誰誰家最先進的99A系列主戰坦克,仍然在正式的場合帶兩個大油桶上場。提問題的人給出的答案是:西方主戰坦克,包括M1之類,燒的都是燃氣,而俄式坦克和99系列,至今都是燒柴油。因此造成這類區別。不過這個答案,明顯過於外行,引發了評論中的嚴重翻車。很明顯,問答的人把坦克燃氣輪機和燒天然氣的出租車搞到一塊去了。以為M1系列等用燃氣輪機的坦克,燒的也是天然氣或者液化氣。一下子露出了軍M的底子。其實燃氣輪機坦克並非西方獨有。俄式T80系列中,也有用小型燃氣輪機的坦克。小型燃氣輪機並非消耗的是天然氣,而是航空煤油。軍艦上的大型燃氣輪機,消耗的也不是燃氣,而是煤油、柴油甚至少量重油都可以當燃料。

而陸地上電廠用來發電的燃氣輪機更不挑食,屬於從天然氣、液化氣、柴油、重油、甚至水煤粉都可以燃燒。因此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要在此講明白,燃氣輪機的燃氣二字,基本和消耗的燃料無關。只是高壓燃氣用來推動渦輪旋轉做功的方式和內燃機的活塞往復運動不同而已。當今西方的主戰坦克,其實在同一外觀下面,也會分為燃氣輪機版本和柴油機版本兩大類。M1坦克和豹式坦克這2種都有。往往根據客戶的需要可以進行更換。坦克採用燃氣輪機的好處是動力艙體積小而動力輸出比較大,啟動和加速也比較快。而弱點是單位行駛油耗要比同樣馬力的柴油機大出至少三分之一;而且燃氣輪機的吸氣和排氣量都比相同功率的柴油機大得多。因此對空氣過濾系統的要求也比柴油機高得多。裝備燃氣輪機的坦克,在沙漠等多塵土的環境中作戰,幾乎每天都要,

更換或者清洗空氣濾清器。美軍的坦克兵,當年在海灣戰爭中就因為頻繁清洗濾清器而不勝其煩。不過大部分M1坦克早年考慮的是在西歐戰場環境中使用,因此更青睞於燃氣輪機。從這一點來看,其實裝備燃氣輪機的M1系列和豹式等西方坦克,相比於俄式坦克,單位行程的越野和戰鬥油耗,其實都比同代的俄式三代主戰坦克的油耗更大。油耗大的原因除了M1系列習慣用燃氣輪機這種“油老虎”外,還在於西方主戰坦克的自重普遍更大,全重幾乎沒有一種低於60噸的;而俄式三代主戰坦克,大部分多在50噸的全重以下,即使增加了複合裝甲的改進型號也大多不超過55噸。自重輕了,油耗自然消耗更低。那麼為何俄式坦克還要額外在尾部加2個油桶。而M1等西方坦克沒有這種設計呢?其實說到底,坦克帶兩個額外的油桶,和飛機外掛副油箱的作用差不多。都是要提高作戰半徑。當代三代主戰坦克只靠內油,最低越野半徑都要求超過400公里。但是這個400公里,實際上只是理論數值。

M1系列坦克為何不帶2個油桶?

M1系列坦克為何不帶2個油桶?

大多數三代主戰坦克,不論西式還是俄式,加滿內油箱後的實戰越野半徑都不超過250公里。對比最優理論行程,都是打了一個大折扣的。而俄式坦克帶上這2個額外的、先消耗的油桶,就可以把實戰半徑擴大到300公里左右。這個300公里也是現代機械化部隊一次戰役的標準推進距離。西方的坦克採用燃氣輪機加上自重大,油耗自然更高。但是西方坦克的內體積,普遍比俄式坦克大得多。M1系列坦克的內體積高達22立方米,而T72系列坦克的有效內體積只有13立方米。到最新的T90系列也沒有超過14立方米。坦克的內部體積大了,內油箱容量自然就大。而且西方歷來自認為他們可以永遠牢固掌握戰場制空權,可以隨時用大規模空投的方式,解決本方坦克群的野戰加油。不再額外帶上2個油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