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縣仁和鎮:黨建引領三產融合 竹資源開發見成效

四川新聞網宜賓3月27日訊(趙亞蘭)近年來,仁和鎮依託全鎮竹資源優勢,通過“黨建+鄉村振興”的模式,在大力發展竹產業的同時,發揮“黨委帶領、支部帶動、黨員帶頭”作用,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竹資源附加值,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竹資源成為仁和經濟一大支柱產業和林農脫貧致富新增長點。

黨建引領產業培育

三月農忙正當時,在仁和鎮水口村的宜賓聖雅博業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產業基地裡,去年種下的2000餘畝“綿竹五號”長勢良好,當地村民正忙著挖坑栽種中草藥黃精,提高竹林附加值。

仁和鎮有10萬餘畝竹林,但山高路遠,道路不便,不少農戶棄林離家,外出務工。“滿山的林竹無人管理,只能看著好竹山變成殘次林,乾著急。”水口村原壇神坳組老黨員白登付告訴我們。

江安縣仁和鎮:黨建引領三產融合 竹資源開發見成效

2018年起,仁和鎮黨委政府築巢引鳳,大力招引竹產業開發企業,成功引入宜賓聖雅博業公司投入資金2600萬元打造竹林示範基地。在原青年村黨支部的協調下,聖雅博業公司在壇神坳等幾個小組規模化流轉土地,但還有許多群眾對這個項目表示質疑:“流轉竹山栽竹子?現在滿山的竹子都運不出去呢!”

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原青年村黨支部號召黨員帶頭流轉,白登付等老黨員還自發組成了宣傳隊伍,走家串戶宣傳竹種改良的好處,目前公司已流轉竹林萬餘畝,現在大家除了每年固定的山林流轉土地收入,還能就近務工。

目前,公司已經投入近1000萬元,打造的優質竹林基地正在建設當中,計劃用3-5年時間,將基地建成宜賓市的林竹產業示範區,計劃通過在林下種植培育淡竹葉、黃精等中藥材1萬畝,食用菌2000畝,進行林地資源綜合立體開發利用,同時,還將推進竹加工房、康養中心建設,開發出竹資源更多的附加值。

黨建助力竹農增收

“這100萬黨建發展基金貸款來得太是時候了。”仁和鎮水口社區村第一書記李躍雲激動地說。

近日,100萬黨的建設發展項目資金專項融資貸款順利發放到仁和鎮水口社區村集體企業村料場,為水口村集體料場收購原竹解決了燃眉之急。

水口村為帶動群眾增收,於去年新建了1個村集體控股竹料場,因為交通方便,收購價格公道,周邊林農紛紛砍伐原竹出售。今年因受疫情影響,外出務工群眾大幅減少,大家居家砍伐的竹料也翻了幾番,但竹料場收購資金有限,資金很快見底,在瞭解到村集體企業困難後,江安縣委組織部、縣農擔公司和江安農商行及時協調黨建發展基金貸款,僅10天時間,貸款就順利發放到企業手中。

據瞭解,該企業自復產復工以來,已經收購竹料2300餘噸,為農戶帶來直接收益110萬餘元,當地群眾就業務工8人,為村集體創收5萬餘元,這筆資金在2020年將為群眾創收800萬元以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萬餘元,為水口村致富奔康提供強大助力。

仁和鎮以竹為媒,做強“三產融合”,依託宜賓聖雅博業公司,推行集觀光、休閒為一體的現代林竹培植模式,積極打造林竹示範基地;積極實施竹資源開發利用,做強精深加工,提高竹產品附加值 ,增加群眾收入;探索“竹資源+生態”模式,通過舉辦旅遊文化節,積極爭創竹生態特色鎮、仁和百竹海AAA級景區,打造集康養度假一生態觀光-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生態鄉村旅遊目的地,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