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一、結拜徠卡:華為攝影崛起的前夜

大多數人關於華為手機攝影性能強勁的印象是從2016年華為P9發佈開始的,這也是華為與徠卡合作推出的第一款手機。說起徠卡,大家可能沒有用過這個品牌的相機產品,但徠卡相機很貴,貴到十幾萬元只能買到徠卡的入門級機型,這一點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在華為P9帶著徠卡認證標識高調面世之時,大家都認為華為與徠卡合作單純只是為了提升品牌溢價,類似於各大品牌的衣服、鞋子與奢侈品品牌的聯名款作品一樣,中看不中用。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但持此看法的人往往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起源於德國的徠卡品牌是一個“百年老店”,實力雄厚。而且徠卡一直以足以傲視全球相機廠商的光學系統著稱,徠卡的每一款產品都經歷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磨合,為了打造一枚足夠完美的鏡頭,嚴謹的德國工匠們不惜放棄機器矯正,採取手工打磨的極端生產方式,因此徠卡也從未讓自己的用戶失望過。實力雄厚且對產品要求極度苛刻的百年徠卡會單純為了錢而與華為合作“聯名款”嗎?顯然不會。在這裡華為與徠卡都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華為需要徠卡的認可與加持,更需要徠卡出色的光學調教技術與品牌信仰;另一方面徠卡也需要在更多領域拓展自己的技術與市場。

雙方利益相符只是前提,華為需要得到徠卡的認可,自然要達到徠卡的要求。就這樣,一支由華為與徠卡團隊共同組成的技術專家組就此誕生,他們的主要攻克方向就是優化華為手機的光學系統設計、提升圖像質量。合作之初,華為團隊的專家們確實被徠卡嚴苛的產品標準震撼到了,來自德國的徠卡專家組堅持認為:好的光學系統設計是得到一張好照片的基礎,為了踐行徠卡的價值觀,他們不僅用徠卡品牌內部的同級別技術標準來要求華為,為了校驗圖片質量更是不惜拍攝了幾千萬張樣片,逐張校對、優化。面對行事標準如此嚴格的外來團隊,華為的專家們也是毫不示弱,誓要讓徠卡團隊心服口服。最終在徠卡與華為團隊的通力合作下,華為通過對光學系統的重新設計與調教不僅解決了畫面的光斑、暗角與殘影問題(殘影現象至今在iPhone11上仍然非常常見),還大大優化了華為所搭載的攝像頭方案,也就是說華為手機的攝影性能達到了徠卡專業團隊的苛刻標準。

就這樣,華為請了徠卡這樣一支全球頂尖的攝影技術團隊專門為自己打造並調教光學系統、優化攝影鏡頭製作與組合方案,再拿著這一整套方案找索尼生產符合標準的鏡頭模組。講到這裡,華為手機攝影為什麼這麼好就一目瞭然了,因為華為在攝影解決方案設計之初就已經贏了一大半。舉個例子,商場裡賣的均碼衣服肯定沒有私人量身定做穿得舒服,而市面上絕大多數手機品牌商的攝影解決方案都是鏡頭生產商賣給他們的“均碼衣服”,華為的攝影技術則是真真正正的“私人訂製”,更何況是請了徠卡這樣的“頂級裁縫”呢?

二、聯姻諾基亞:華為攝影登上巔峰

聯名徠卡只是開始,華為手機的攝影性能真正被世界所認可是在華為P20 Pro發佈之後,這款手機的攝影功能不僅有百年徠卡的加持,也得到了諾基亞原相機項目技術團隊的鼎力相助。

2017年,華為直接收購了原諾基亞位於芬蘭坎培雷的技術研發中心,這裡的收購可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跨國併購那麼簡單,華為有錢任性,不僅買下了諾基亞研發中心的辦公樓,續聘了原來該中心的所有技術人員,還順便買斷了諾基亞旗下的一些關於天線、聲學等方面的技術專利。

華為重金收購諾基亞研發中心的背後顯然有更重要的目的,目前華為芬蘭研發中心的主管Mikko Terho正是原諾基亞相機項目的重要研發人員,而他所帶領的原諾基亞808相機與1020相機的整個項目組,目前也皆聽華為調遣。自此華為手機再一次華麗轉身,憑藉其無與倫比的攝影性能,成功躋身世界手機品牌第一梯隊。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三、多方融合,集大成者

可以這麼說,華為手機強勁攝影性能的背後包含了徠卡(追求完美的光學系統調教與鏡頭方案設計)、諾基亞(經驗豐富的鏡頭組搭配與功能點優化)、索尼(品控嚴苛的定製化生產)與華為自己四家科技巨頭在內的通力合作,其中華為耗費了多少財力、物力暫且不談,光是四家巨頭互相磨合也絕非易事。華為從此成為了在手機攝影方面博採眾長、技驚四座的集大成者。

PureView技術的實現源於諾基亞影像部門多年的努力,在2013年,諾基亞曾發表過一篇關於PureView超採樣技術和產品的論文,文章的作者有四位,分別為Tero Vuori、Juha Alakarhu、Eero Salmelin和Ari Partinen,他們大多都參與了諾基亞和微軟Lumia時代的PureView影像開發工作,也都是當年的技術專家。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Tero Vuori離開微軟後,於2015年末加入英特爾,主要負責圖像測試方面的工作。

Juha Alakarhu在2016年離開微軟,之後曾短暫迴歸諾基亞負責Ozo VR相機業務,但在這個業務終止後,Juha Alakarhu在今年加入美國Axon公司帶領新的影像團隊,就是那家之前做Taser(泰瑟槍)的技術公司。

至於Ari Partinen則沒有隨諾基亞加入微軟,他在2014年加入蘋果,擔任高級影像工程師。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最值得關注的是Eero Salmelin,他在2016年離開微軟後,於同年9月加入華為。

而這次的p20之所以敢用如此壯舉,得益於華為影像部門與日本圖像所、芬蘭研究所以及索尼共同研發,其中地處芬蘭的研究所,很難不讓人想到曾經的諾基亞。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目前華為在芬蘭赫爾辛基和坦佩雷設立了兩個研究中心,在一份2016年的《華為在芬蘭設立新的研發中心》的新聞中,時任華為芬蘭研發中心主管Mikko Terho表示:“芬蘭坦佩雷研發中心的隊伍主要開發相機解決方案以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成像和音頻算法。”

有趣的是,Mikko Terho在2012年前也一直在諾基亞工作。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前幾天,微博上的@MaidouDEmaidou 也透露了不少信息,他在評論中表示,華為的芬蘭研究所基本將諾基亞808和1020“基本整編的隊伍”收入麾下。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本次華為P20 Pro的這顆4000萬像素的攝像頭,或許還真的獲得了6年前諾基亞影像團隊的助力及調教。

手機拍照的大腦——ISP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鏡頭模組對於手機拍照來說只是一部分,手機拍照的主要原理過程:被攝景物通過鏡頭,將光學圖像投射到傳感器上,由傳感器將光學圖像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之後ISP對圖像信號進行處理,最終轉換成手機屏幕上看到的圖像並存儲起來。

也就是說,我們品評照片時常說的圖片的銳化、降噪、優化色彩等都是在ISP中處理完成的,除此之外,如今的ISP還肩負著實現相位、激光、反差等混合對焦、變焦運算以及提供對於多攝像頭支持等的重任,對於拍照影響重大。

從麒麟950開始,華為便在芯片中開始集成自研的ISP模塊。自研ISP模塊使得華為可以從底層來優化照片的處理,呈現想要的畫面效果,徠卡色彩也是由此而來。同樣的,AI算法對噪點、曝光、人像優化以及場景智能識別等,ISP在其中也起到關鍵作用。可以說,在圖像計算領域,華為具備了和芯片巨頭及影像公司分庭抗禮的能力。

拍照自研還差多遠?

拍照功能的核心元件除了攝像頭、ISP,還有就是CMOS傳感器了。華為的旗艦手機拍照效果優異,不僅得益於攝像頭設計、AI算法、與徠卡的合作,與索尼聯合定製的IMX600系列傳感器也功不可沒。

在手機CMOS傳感器領域,索尼絕對稱得上是一家獨大,目前要讓華為自研生產CMOS似乎有些勉強。目前已經有多家日本公司宣佈將中斷與華為的業務,那如果索尼也不為華為生產CMOS了怎麼辦?

IMX600系列傳感器是華為芬蘭研究所、華為日本圖像研究所與索尼聯合開發,所以到現在為止,並沒有其他廠商能夠用上。

2013年,華為收購了德儀OMAP SoC在法國的業務,並以此為基礎成立了圖像研究中心。2016年可以說是華為在圖像領域動作最大的一年,在芬蘭坦佩雷設立研發中心,主要開發相機解決方案以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成像和音頻算法,坊間也一直流傳著華為芬蘭研究所將諾基亞808和1020相機團隊“基本整編”收入麾下。

華為日本圖像實驗室,麥克斯•別雷克創新實驗室也在同年成立,後者為華為與徠卡共同設立,任正非還親自前往簽署了協議。

【搬運】華為近些年為推動影像系統發展做出的部分努力


在當年的一場2000人誓師大會上,任正非表達了華為佔領“圖像時代”的雄心,他表示,未來的信息社會將有90%以上的流量來自圖像和視頻。任正非指出:“我們是有可能在圖像技術上領先世界,當然我們不是要去做電視機等圖像產品,我們做的平臺是要能支撐傳送未來的圖像,我們要解決視頻類的算法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