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将门出才女,小诗咏“繁星”


冰心(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繁星》片段欣赏: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一般的一瞥么?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冰心老人用鸟儿飞去匆匆和落红满地的情景来与生命做比较,她猜想生命会不会和她在世界中看到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侧面冰心老人可能是在为某人叹息她(他)的生命是如此狼狈,为她(他)婉惜吧!


1

书寄小读者,海天街画图


《寄小读者》是冰心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20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寄小读者》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1


书寄小读者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失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如庸碌了。

爱的教育,永不过时 →


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上的两根丝发,也不能一般长短。然而──请小朋友们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小朋友!我敢说,也敢信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敢来驳我这句话。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竟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


2

默庐中的苦恋

“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为呈贡斗南村华氏民国时期守坟祭祀先辈使用的祠堂。抗战时期,为避敌机轰炸,著名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一家随西南联大辗转南迁至昆明呈贡。

1938年至1940年居住于此,冰心应邀义务任教呈贡中学,题写了 “谨信弘毅”的校训,为《呈贡县立中学校歌》作词。冰心陶醉于默庐的自然美景之中,她取“墓”的谐音字“默”,创作《默庐试笔》赞美呈贡的风光景物,以对自然和对学子的爱来抚慰自己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3

庐隐与《海归故人》

庐隐(本名黄淑仪,又名黄英,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福建,中国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曾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其主要作品有:《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金陵》、《劳心者与劳力者》等。


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25节 ▏冰心最爱小读者


庐隐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除了早期若干篇作品外,作品都没有摆脱悲哀的色调。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作梦还要不可捉摸”,她在悲哀的海里,几乎苦苦挣扎了一生。她,或她作品里的主人,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解脱,把悲哀看作是伟大的圣者。

长篇小说《海滨故人》是庐稳的代表作。作品写露沙等五位女青年,天真浪漫,用幻想编织着未来的 自由王国。露沙小时未曾得到 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几位 同窗 挚友,也不能长相聚,所以深感世界的的寂寞与与人生的不幸,因之情绪也甚为感伤、悲观,有着巨大的感染力。

庐隐这些弥漫着感伤情绪的小说,比较真切地反映了“五四”后寻找出路的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也打着“五四”退潮中思想变迁的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