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會不停地購物


為什麼你會不停地購物

前天我買了兩本書《世界上最險惡之旅》與《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在前天之前我曽來沒想過要買這兩本書,怎麼突然就買下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為什麼我就突然買了這兩本書。

就在買書的當天我看到了劉潤的一篇公眾號文章《劉潤:疫情之下,我建議你認識這三個人》,裡面介紹的三個人就是阿蒙森、斯科特、沙克爾頓。內容是關於這三個人南極探險的故事。

在看這篇內容時,我想起了這是我聽過的故事。在上一家公司時,創始人給我們講的這個故事。當時公司處在艱難期,公司的創始人可能也在看關於這三人南極探險的故事,也許是想要從他們身上得到一些力量,後來公司度過了艱難期項目也成功了。當然成功的原因不可能是因為看了這三人南極探險的故事,我也無法弄清楚成功的原因是否包含了從他們身上得到的一些力量。但是當時在那個時候,創始人給我們說這個故事,一定是他把自己的一些注意力放到了這個故事上,這些人身上。也說明他認為這些事裡這些人身上的東西對於當時的他是有幫助的。而且我一直也認為我之前公司的創始人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的選擇是值得信任的。

兩個成功的人士都看過這三個人的故事,而且也鄭重地給我們推薦過。所以我想這一定是應該被認識的三個人。在沒看完那篇公眾號文章時候,我就在開始在亞馬遜上搜索了這本書,通過三個人的名字直接在亞馬孫上搜索沒有搜索出結果。後來我想到因為亞馬遜主要是根據書的標題搜索,而這三個人的名字不可能出現在書的標題裡,所以我又到了知乎搜索。在知乎裡有個回答是“人類群星閃耀時”,我感覺很像。就在京東里搜到了這本書。看看書的簡介,感覺靠譜,雖然這本書不是完全講那三個人的,但是這本是與我想要的一致的,講述名人給以給予力量,於是加入購物車。後來又在知乎裡搜到了《世界上最險惡之旅》,然後一起與上一本下了單。

從看到那篇文章到產生買書的想法到下單成功,整個過程也就20分鐘。讓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在整過過程中我的行為路徑:看文章→產生了購買動機→產生購買行為。

從看文章到產生購買動機這一步,可以看到外界信息對我們內心想法的影響力量。我們所有的想法都是受到外界影響而產生的,有些是直接影響,有些是間接影響,有些是你能感覺到,有些是影響到你的潛意識而你感覺不到但是會在接下來影響你的其他想法。可見媒體、書籍對整個社會的重要性,因為媒體書籍所傳播的內容可以決定人們的想法。

從購買動機到產生購買行為這一步,可以看到頭腦中的思想是怎麼決定現實生活中行為的。有了想法,就有了動機有了目標。然後就會通過行為與外界發生交互,然後去達到目標,滿足慾望。

從上面整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條信息是怎麼影響我們處理自己的現實世界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屬性對於整個過程的完成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程度,包含信息對思想影響的深度與人去產生這個行為的難度。

拿上面的事情做例子,思想被影響的深度:如果我之前沒有聽過這三個人故事,或者不是劉潤而是一個普通的人的文章,或者我內心深處沒有過名人的力量的意識,或者我所處的環境不是疫情期間。也許我就不會有那麼強的感受名人力量的想法。2,產生行為的難度:如果不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而是在以前非互聯網社會,也許我就不會買這兩本書了。因為我要等到某天有時間,抽出一下午時間,坐上車到書店,才能買到。這中間的付出成本太高。

現在終於知道了,為什麼不經意間我就買了兩本書。其實這種感受也是大多數的人感受,仔細想想最近幾天,你是不是有好多東西都是不經意間就買了,你是不是發現家裡買的東西越來越多了,都幾乎放不下了,天天都有快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