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多羅”號穿過挪威廷斯賈克湖時,甲板下響起爆炸很快沉入湖底

一擊得手

用滑翔機投送特種部隊的計劃失敗了,斯蒂文森決定另派一個襲擊小組。這次他僅挑選了6名特工。1943年2月16日夜,這6人組成的“槍手”突擊隊傘降到了距維莫克西北,與2名情報員及“燕子”組成員取得了聯繫,12人決定共同參加破襲。

2月27日羅尼隊長宣佈了行動命令:“全體隊員一律穿英軍制服,每人帶兩片氰化鉀,可能被俘時必須服毒,不能被德國人活捉。”

“海多羅”號穿過挪威廷斯賈克湖時,甲板下響起爆炸很快沉入湖底

當晚8點,突擊隊悄然踏上征程。他們揹著敏感的爆破炸藥,穿過積雪覆蓋的森林,滑過驚險的雪地,摸過橫在冰塊翻滾急流之上的“冰橋,攀上300米高的冰封峭壁,沿著一條鐵路爬到距工廠460米遠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屋裡,稍事休息,等待德軍換崗。

到了換崗時間,羅尼悄聲向大家明確各自職責,果斷下令:“行動!”

一名隊員貓著腰徑直奔向工廠大門,用鋼剪迅速切斷緊鎖大門的鐵鏈,隊員們魚貫而入。掩護組佔據了有利地形,爆破組衝向重水生產車間。由於對工廠結構非常熟悉,不到3分鐘他們就找到了通向車間的通道,途中他們制服了一名警衛,進入車間時,他們發現1名正在監督生產的專家,羅尼命2名隊員看守他,其他隊員迅速在能造成最大破壞處——重水電解池周圍安裝炸藥。一切都如受訓時那樣有條不紊。安裝完畢,利夫博士又仔細地檢查了一遍引爆線路,示意羅尼帶領隊員及那名專家、挪威籍衛兵先行離開,而後他親手點燃了導火索。利夫博士一口氣飛奔出去,追上躲在鋼筋水泥牆後面的隊友。

“海多羅”號穿過挪威廷斯賈克湖時,甲板下響起爆炸很快沉入湖底

一聲沉悶的爆炸聲從車間傳出,刺耳的警報也響成一片。驚醒的德國衛兵亂作一團,不待他們從房子裡衝出,掩護組就破門而人,一陣猛烈的掃射,十多名德軍全被擊斃。另一處營房裡的衛兵慌慌張張套上衣服,端著槍一窩蜂地衝進通道。警報聲、射擊聲和叫罵聲不絕於耳,整個工廠像炸開鍋一樣。突擊隊友們趁亂緊貼通道的牆壁向外衝去,衝進來的德國衛兵竟毫無察覺和他們“失之交臂”。

德國苦心經營數年的重水工廠頃刻間陷入癱瘓,450千克極其珍貴的重水也化為烏有。3小時之後,德軍駐挪威司令官馮·法爾根霍斯托將軍氣急敗壞地趕到工廠,視察廢墟後怒吼:“我一生中還從未見到過被破壞得如此徹底的現場。”法爾根霍斯托一邊咆哮,一邊下令全力搜捕破壞者。

“海多羅”號穿過挪威廷斯賈克湖時,甲板下響起爆炸很快沉入湖底

突擊隊員們早已換上滑雪板,他們不分晝夜地滑了兩天兩夜進入瑞典,在游擊隊的接應下,大部分隊員安全飛回倫敦,而利夫博士、艾因納爾2位情報員及另3名隊員則在游擊隊的掩護下,又回到了挪威進行地下活動,繼續監視維莫克化工廠。

1944年2月,修復後的維莫克化工廠又生產出約613千克重水。盟軍多次空襲未果,還白白損失了很多轟炸機和飛行員。於是,倫敦再次命令利夫博士、艾因納爾等人摧毀這批重水。2月20日上午,一艘滿載的渡輪“海多羅”號穿過挪威的廷斯賈克湖時,甲板下忽然響起一聲悶雷似的爆炸,渡船在劇烈的爆炸中搖晃起來,很快沉入400米深的湖底。與“海多羅”號一同沉沒的還有維莫克化工廠生產的德國最後一批重水。“飛燕”行動圓滿收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