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一成語:老馬識途

今天閒來無事,畫了一幅馬。馬是我比較喜歡的動物,馬是比較聰明的,有靈性。老馬識途就說明一切,那朋友們,知道老馬為什麼識途嗎?

一畫一成語: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的一個春天,齊國國王齊桓公發兵大舉進攻孤竹國。齊國屬於一個大國,而孤竹國只是個小國家,於是齊軍很快就獲得了戰爭勝利。

直到冬天,勝利的齊軍開始動身回國。但是,回來的時候冬天的景色與去時春天的景色一點也不同,齊軍並不怎么熟悉孤竹國的地理位置,途中竟然誤入了一個地形險惡的山谷,無論如何也轉不出來了。這可把當時的齊桓公急得團團轉,齊桓公的大臣管仲冷靜思索了一下,說:“可以藉助老馬的智能擺脫困境。”於是他命令放開幾匹老馬的繩子,隨它們走去,並且讓齊軍跟在老馬後面。果然很快走出了山谷。

原來,馬有比較發達的嗅覺系統以及聽覺器官,而且有很強的記憶力。因為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構成了比其它動物更為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鑑別飼料、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自己尋找道路。通常生活在草原上的馬,有的甚至可以感覺到空氣中所含有的微量水汽,還能在數里之外找到水的來源。並且馬的耳翼很大,而且耳部肌肉發達、轉動相當靈活,位置又高,內耳中有一種特殊的“曲折感受器”,是用來辨別運動方向以及周圍環境中物體的分佈情況的。但最主要的是馬對氣味、聲音以及路途的記憶力相當強。有的老馬,居然能在相隔數年後,從數百公里以外回到自己闊別已久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