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優越感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優越的氣勢」

1

一種愈感優越的氣勢隨疫情而來。

這種優越的氣勢來自疫情中的社會管控的卓有效率。人們普遍說中國“為世界爭取了時間”。在似乎亂套的歐美世界面前,這種心態變得更加強烈。

美國新增確診病例連續三天破萬,截至昨天下午,累計確診人數已超6.5萬例。意大利昨日新增5210例,累計確診57521例。西班牙成為全球第四個確診病例破4萬的國家,死亡數已經趕上意大利。與此同時,北京報告的150例境外輸入病例中英國和西班牙最多,佔比63.33%。

人們著眼於這些數據的比較,並且將比較上升到如醫療體系、社會制度的層面。這種比較而來的優越感正在成為一種社會心態。如果我們將眼光放的遠一點,這種社會心態或許還將在各種國際事件中得以持續,甚至加強。

2

以體育為例。

2021年被稱為2020plus,是真正的體育之年。除了各項世錦賽,還有全球大的體育盛會奧運會。國內運動界,各路人馬可謂枕戈待旦。像女排、乒乓這種優勢項目,職業聯賽早就為奧運讓路。奧運是最提振中國人精氣神的,就像網友在網上說的,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疫情數據,這樣關注一個榜單,上一次還是看奧運會金牌榜。

2022,是中國的主場之年,中國將歷史首次舉辦冬奧會。冰雪項目歸化政策正在進行中,鼓勵運動員跨界參賽政策早已出臺,甚至女子冰球等冷門項目國家隊也練兵已久。如果世俱杯延期至2022年,中國還將橫跨八大城市首次舉辦世俱杯。

體育是社會動員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被視為國力的晴雨表。可以預見,如此密集的大事件在社會心理層面會帶來怎樣的動員。此即時代,所謂盛世。

說說優越感

3

該如何理解我們身處的時代?人們將議論聚焦在制度優劣的對比,並形成巨大的觀念撕裂。但是否還有其它思索之維?

需要認識到,新冠本來就是以防與控為最主要與有效的手段,而防與控恰恰是我們整齊劃一與運動式社會治理最能奏效的領域。在各種比較中,我們嚴重忽略了醫療科技、藥物科學,研究機構在社會中效能,科學家如何影響政策決策等這些更長遠的問題。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去年10月發佈了一份“全球衛生安全指數排名”。評估了195個國家對大流行病的防範能力,滿分100分,全球平均分只有40.2分。其中,美國以83.5分排名第1,英國以77.9分排名第2,泰國是中等收入國家中唯一躋身排行榜前列的國家,以73.2排名第6。前十名中還有韓國以70.2分排名第9。中國以48.2分排名51位。

當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疫情確診數據失控時,這份榜單在新聞評論中成了“打臉”的笑話。我們確實要對世界排名保持警惕,但我們同樣需要認清一些事實。

如世衛最早提出的具備抑制病毒效力的藥物“瑞德西韋”是美國吉利德公司研發的。土耳其從中國引進的改善重症病情的特效藥“法匹拉韋”是日本公司研發的。

入選衛健委診療方案的幾種藥物,“利巴韋林” “洛匹那韋”是美國藥物,“阿比多爾”由前蘇聯藥物化學研究中心研發, “磷酸氯喹”系德國拜爾公司研發。

幾天前,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發佈最新研究,萘莫司他有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效果。這種藥由日本生產,且只在日本獲批上市。由於有長期臨床使用的歷史,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4

一位睿智的當代中國哲人曾說,此間人們似乎對政治有超高的熱情,但遺憾的是,這種熱情往往用錯地方。人們漂流在時代的順流之中,沉浸在社會效率的優越感之中,並沒有意識到那些悄然進行的、沒那麼顯性的趨勢。

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在一篇文章中反思“健康”,說“未來30年人類的健康環境將更加翻天覆地變化”。應對未來最有效的手段,一定不是以防控為主的效率優勢,一定是科學的、領先的、革命性的力量。

鍾南山回顧此次疫情提及非典經驗,說在非典之後很多研究停了。對突發性事件重視不夠,沒有持續的科學研究,因而在此次疫情救治中有點束手無策,只能根據原理,使用現有的藥。在十幾天裡研發新藥根本不可能。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順勢中的人們最不應該有的就是自大與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