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鼓浪嶼上看廈門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班有班花、校有校花、繫有系花。記得初中時班上辦晚會,當時的班花唱了一首《鼓浪嶼之歌》:“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於是便激發起無限的遐想。後來由於工作關係,來廈門也有無數趟,登島也有無數次,但往往是陪同客人,匆匆來,匆匆走,一般從鋼琴碼頭上岸便直奔日光巖,然後拐向海濱浴場、菽莊花園,折返,時間控制兩個小時。都知道鼓浪嶼的美麗需要用心去尋找,去感悟,不然的話,除了疲憊,什麼也沒留下。這兩三次時間充裕,於是避開喧囂的傳統線路,登岸,左拐,皓月園——毓園——日光巖——鳥語林——海濱浴場——菽莊花園,一路行走。

由輪渡碼頭上船,不用購買船票,因為這裡實行的是返程購票制度,一張8元,當然也不怕你跑了,想起任賢齊的那首歌“一個島鎖住一個人”。徐徐起航,海的這邊是現代化高度發展的城市,海的那邊是無窮無盡的山巒,一座跨海的海滄大橋若隱若現,一直通到叢林深處。遠觀鼓浪嶼頭號人物鄭成功的巨大石像凌然佇立,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遠方尚有我們期待有朝一日能迴歸祖國懷抱的、在大海中星星點點的小島;海中漂浮著,吹著海風遠眺,五分鐘左右的航程到達鼓浪嶼碼頭。

碼頭的造型像一架鋼琴,它掀起了琴蓋,讓風撫弄著琴鍵,發出驚濤拍岸的樂音,剎那間點燃了遊人的激情。穿過這座碼頭,避開喧囂的人群,不走傳統線路,左轉,直奔皓月園。皓月園,其名取自鄭成功的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園區的主要景觀只有兩處,一處是鄭成功率部將的巨幅銅雕,另一處是海邊矗立的花崗石雕像。望著英雄的塑像,搜尋著對他的記憶,鄭成功,如今的評價是民族英雄,頭銜特別高。不過自古以來,但凡偉人,名人和英雄都因不同時期、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政治情勢的改變而譭譽參半,起起落落。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像一隻雄獅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鄭成功像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中國人,不過他的前半生是當海盜,當然後來招安成了明政府官員,接著又降清,母親是日本人。鄭成功漢名森,字大木,日本名則是福松,後來被賜姓朱,所以才有“國姓爺”的稱呼,1624出生在日本。這個時候的中國正是大太監魏忠賢當權,東林黨與閹黨黨爭不止的時代,而他也在7歲才由日本回到福建。從其出身而論,具有二分之一的日本血統,算混血兒,而他身份既是明政府的延平郡王,又是東南中國海的海洋霸主,亦是一個擁有龐大勢力的大商人,又算是一股強大的海盜勢力頭子。他所處的時代正是清興明衰兩朝交替的時期,在他成年後清朝已佔據了大半江山,但殘存的南明政權還在,鄭氏父子投靠了南明政權,被委以重用。不久,清軍攻到福建,鄭父認為明朝氣數已盡,北上降清,鄭成功固守信念,起兵抗清,利用清軍不善水戰的弱點,以廈門島為大本營,打擊清軍。這裡有些奇怪,父降清,子抗清,有點矛盾,研究歷史資料發現有幾個可能:一方面鄭成功念過書,有忠君愛國的意識,而且首長待他也不錯,卻死於非命,讓他無法接受。另一方面母親田川氏到中國後住在泉州安平鎮,隔年清兵攻破安平鎮,田川自殺而死,母死之恨也可能是鄭成功反清的一個原因。再有就是高明的策略,鄭芝龍降清主要是為了保全他的家業,而鄭成功反清,可能也是想存續家業。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清廷對鄭成功多次招降,但他不為所動。不過隨著順治駕崩康熙繼位,朝廷的政策發生了改變,由招撫變成圍困,而鄭成功的經濟供給大多來自廣東,此時廣東也在被清軍攻克,圍困使鄭成功和他的軍隊的經濟來源睏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鄭成功尋求海上出路,決定攻打被荷蘭人佔領的臺灣,歷經九個月的苦戰,終於將荷蘭侵略者趕出了臺灣,結束了荷蘭在臺灣38年的殖民統治。而對鄭成功的評價與歷史定位大都圍繞在他佔領臺灣的部分,主流說法他佔領臺灣是要收復“祖國領土”或解救臺灣同胞,總感覺有點太泛政治。放到當時環境中,畢竟隨著清政府控制力的增強,霸佔廈門金門一帶島嶼對抗清軍已經是越來越不保險,所以對照歷史,就事論事,咱的看法就是他佔領臺灣是他必須面對的生存考量,無意中促成了臺灣的迴歸,想想後來的蔣介石又何曾不是如此,儘管還是念念不忘反攻大陸。所以所“民族英雄”、“開臺始祖”,這樣的歷史評價似乎有些過高,不知道這是否符合樸素唯物主義歷史觀。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皓月園內景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巨石累就的鄭成功雕像注視著臺灣方向,與海中的劍石、印鬥石鼎足而立。通常一個老王朝,他希望人忠心,而一個新興的王朝靠的是義,什麼時候唱什麼調,都是有特殊意義。明要維持他的統治,當然要他的子民忠,清要奪天下,當然要明的臣明義,所謂識事務者,在一場場改朝換代的歷史中,抉擇是很困難的,站在不同的立場,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不知此時凝思的鄭成功作何感想。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皓月園出來,沿著漳州路向上行走,說是路,實際上是小巷,一曲一折地向更深處延伸。小巷幽深寂寥,參天的名木枝節盤橫,遮天蔽日。隱在樹影深處的,是一棟棟古老的建築,風格各異。這裡的遊客較少,建築是寂靜的,不過知了的聲音卻極其刺耳。無法穿越時空去捕捉那個屬於殖民年代的影子,但這清幽的院落以及從裡面散發出來的絲絲縷縷的落寞,斑駁的牆、牆上豔陽透過樹的縫隙投下的影、騎牆的草,鏽跡斑斑的門、雕刻玲瓏的屋簷、藤蔓交錯的陽臺、窗畔盛開的花,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訴說著曾經歷經的奢華和滄桑。想起瓊瑤的小說《庭院深深》,相信這裡每一處寥落的院落都有一個長長的故事,只是雕欄還在,主人已逝。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毓園邊正在修復的別墅


算起來1901年出生的林巧稚大夫如果活著已經110歲了,她的紀念園名毓園,讀yu,是培育養育之意,以前總讀作ming園。林巧稚出生於鼓浪嶼的基督教徒家庭。5歲喪母,由大哥大嫂撫養,她就讀於鼓浪嶼女子師範學校時,有次上手工編織課,老師誇獎她說:“手很靈啊,當個大夫挺合適。”這句話對林巧稚牢牢記在她的腦海深處,於是她下決心當個外科醫生。的確,小學初中時代老師的影響巨大,記得當初自己喜歡上考據《紅樓夢》背後的原因也是那時一位語文老師上課時的引導。後來她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博士學位,被留在北京協和醫院當婦產科醫生。她一生用一雙靈巧的手,迎接5萬多個小生命來到人間,是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如今叫做院士。她教育婦產科所有的人,救活一個產婦、孕婦,就是救活了兩個人。百姓為了感謝她的救命之情,往往把她手裡接產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林”、“愛林”、“敬林”、“仰林”,以示紀念。園裡有一間小房子展出其生前用過的部分實物、著作,和社會活動照片,還有她的雕像以及一雙手託舉的嬰兒,看著這尊雕塑,感覺就是生命的託舉,怎麼就想起了李小化烈士呢。她去世時的輓聯是:“創婦產事業,拓道、奠基、宏圖、奮鬥、奉獻九竅丹心,春蠶絲吐盡,靜悄悄長眠去;謀母兒健康,救死、扶傷、黨業、民生,笑染千萬白髮,蠟炬淚成灰,光熠熠照人間”。60個字反映了她60餘年的工作和她的業績。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生命的託舉

庭院深深,鼓浪嶼,一個島鎖住一個人


凝視著漢白玉雕成的慈祥的林巧稚像,回憶她為成千上萬的母親和嬰兒奉獻一生的感人事蹟,肅然起敬,鞠個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