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敢上臺發言,群體開會心都快要跳出來,怕點到我的名字就特別緊張,腦子也詞窮,怎麼辦?

死亡櫻花


這種情況需要學會“呼吸放鬆+模擬練習+恰當客觀的自我期待+實操演練”的套路來克服。

從生理上講這種焦慮緊張腦子一片空白的狀態是一種生理上“戰鬥—逃跑”反應中的“逃跑”反應傾向,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狀態,在我們感到危險時會選擇慣用的行為模式來應對,要麼“戰鬥”,要麼“逃跑”。逃跑的反應有很多,比如迴避引起自己焦慮的情景;讓自己變得笨拙腦袋一片空白來減輕壓力;找藉口岔開話題或離開場景等等。

從認知行為模式上來講是核心信念和中間信念的影響,使自己看待情景時產生了讓自己焦慮的情緒,並通過固定的行為模式來應對這種情景。比如,“我沒有那麼優秀”“如果我被叫到上臺演講,一定會被大家嘲笑的”然後採取的行動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情緒變得低落,甚至找藉口離開等等。

因此,不論從生理上還是認知行為上,首先需要讓自己放鬆下來,即“呼吸放鬆”,就是通過調整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從緊張焦慮的想象中轉移到自己的呼吸上,讓自己放鬆下來,可以通過平時練習來訓練,在自己感到情緒緊張時就可以使用。

其次,“模擬練習”,即在休閒時想象模擬或者角色扮演之類的方式來重現讓自己焦慮的情形,能夠引發自己的焦慮最好,然後通過呼吸放鬆來減輕焦慮狀態,再進行演講或者其他自己感到焦慮的事情。

第三,客觀的自我期待。即對自己的行為表現有個恰當的期待,可以通過百分制評分來體現自己的期待,比如我感覺我能達到100分,我感覺我能達到80分。當然也可以把評分具體化,比如我的語言表達可以達到60分,我的肢體語言可以達到70分,我的情感表達可以達到50分,我的觀眾反饋可以達到60分等等。通過這些具體化評價來相對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形成客觀期待。

最後,就是去直面讓自己焦慮的場景並應用上面練習中習得的經驗,即實操演練。

總結:萬事開頭難,中間難,結果也難,但只要有了開頭,就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只要這份勇氣把握住了,難度就會有由困難變成挑戰。


21點心理學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人害怕面對群體發言,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沒有誰剛開始去做這件事時是那麼的自如,自在。這一切皆在練習中成長起來的

首先在這裡告訴你幾條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

第一條,當你上臺時連不緊張這件事都不要去想,因為你一想你就會越來越緊張。你要做的事情只有兩步,上臺,發言。在講話過程中要學會平復自己的心情,採用深呼吸的辦法。其次,當你站在講臺上時,你要學會感受這種俯視別人的體驗。你想一想,在你講話時,別人都在那裡洗耳恭聽,他們把時間都用在了你的身上。你是多麼的光榮和自豪。

第二條,在講臺上時,不要盯著人看,把眼睛看向後方,因為這樣別人都感覺你在看他們,而你其實誰也沒有看。這樣就會很大程度上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第三條就是阿衰精神不要把下面的人當“人”也就是說把他們當成白菜,蘿蔔,西紅柿。想象一下,你對著一個大的菜園子,在那裡發表講話,你會感到緊張嗎?不會的。

第四條,思考一下,你自己在臺下聽別人講話時,觀察一下有幾個人是真正認真聽的。幾乎很少,也就是說,沒有人內心是真正關注你講的是什麼的。而如果你在上面緊張,身體發抖,那麼它們就會高度集中自己的記憶力來看你的笑話。

所以說最後總結一句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無所謂。不就這點小事嗎?我相信你能做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