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韓國成為“自殺大國”的謎團

韓國女演員崔真實自殺後,遺下兩個孩子,她的弟弟曾經公開發誓,一定要照顧好他們。可是不久,他居然也自殺了。而且,崔真實那個有過家庭暴力前科的前夫也是自殺的。現在,她的經紀人又自殺。那麼,她以及她身邊的人是不是中了什麼魔咒?

解開韓國成為“自殺大國”的謎團

韓國其實是“自殺大國”

有關調查顯示,2013年上半年,僅在首爾漢江上,就有102人企圖跳橋自殺。2009年,欲在漢江自殺者為210名,2010年為193名,2011年和2012年分別為196和148名。其中,麻浦大橋所佔人數最多,近5年間達到110名,堪稱“自殺大橋”。

崔真實之前,韓國自殺的著名演藝人還有李恩珠、鄭多彬、張紫妍等。韓國有關機構研究表明,每當有一藝人等知名人士自殺時,都會導致約600名大眾產生自殺的念頭。為防止這種“維特效應”,專家建議媒體在報道自殺事件時,應最大限度壓縮對自殺方法及經過的報道。韓國自殺預防協會會長河圭燮稱,媒體對自殺新聞與自殺行為的報道與自殺人數增加確實有不可迴避的關聯性,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維特效應”就像情緒上的“流感”。

相比之下,在中國,除了因吸毒而墜樓的賈宏聲以外,我們很少能聽到演藝人自殺的消息。好死不如賴活著,中國人對此深深信奉。韓國女演員姜銀飛曾在自己的網頁上留言:“還是別忘了我,我的童話就要結束了。”一時惹得眾多影迷擔心不已,紛紛請求警察看護她。而每次有明星自殺,韓國國內都要連帶掀起自殺小高潮,其後一個月內的自殺率會比平時高兩三倍。

解開韓國成為“自殺大國”的謎團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5年,韓國平均10萬人中有25人自殺,居世界首位。匈牙利以23人列第二位,日本第三,為20人。要知道,匈牙利人一向以“憂鬱的馬扎爾人”著稱,自殺率畸高,可是,現在居然被韓國人擠到了第二位,為此,韓國獲得“自殺大國”這個不榮譽稱號。這一年中,韓國共有1.2萬人自殺,平均每天33人,也就是說,每當小學生們上完一堂40分鐘的課,就有一個人不知在哪個角落裡走上了絕路。在韓國這樣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度裡,自殺率如此之高,令政府官員與社會學家困惑不已。首爾、釜山兩城市因選擇地鐵自殺者過多,不得不花費巨資將地鐵站全線封閉。可是,封地鐵可以,但你能給漢江也加上一個蓋子嗎?

更為可怕的是,在韓國,近年來有若干個自殺網站在暗中運行,協助那些想自殺又沒有勇氣的人,給他們介紹方法,為他們提供藥物,或者替他們組織自殺夥伴。2012年,安山市就有一男兩女,在一個名為“我想死”的網站幫助下,結成自殺小團體,服用網站提供的強力安眠藥集體自盡。警方逮捕了自殺網站主辦人崔某和金某,卻發現,他們並沒有任何贏利的目的。他們本身因債務纏身,也曾用膠管把汽車尾氣導入車內企圖自殺,但因被路人發現報警而未遂。令警方感覺無能為力的是,在已經發生的十多起網站引導集體自殺事件中,大部分都使用氰化鉀,這不是一般人能搞到手的劇毒藥物,一旦服用,無可救藥。

實際上,韓國人自殺,選擇自縊的方式為最多。材料方便,地點私密,因而死亡的成功率比較高。警察在多年的辦案中發現,有些人,只用一根鞋帶外加一把椅子,就可以把自己吊死。

解開韓國成為“自殺大國”的謎團

引發自殺的原因多樣

讓韓國人特別心焦的一個調查數據是:在20~30歲的人群中,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自殺。這主要是由於經濟不振,致使年輕人求職困難,或多次失業,因而生活陷入貧困之中。在韓國,大學剛畢業的群體一般被稱為“88萬韓元世代”,就是說,他們的月薪很難超過88萬韓元,折人民幣5000元左右,吃飯、租房、交通之外,很難存下半毛錢的。有的人還因絕望而賭博,進而信用卡嚴重透支,導致家庭解體。而離婚,又恰恰是30-40歲群體選擇自殺的第一主因。

老年人自殺者眾多,也是韓國自殺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韓國一向有孝的名聲,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家庭。老年人不得不獨自過活,極為不適應。他們曾對子女寄予厚望,但現在卻得不到直接贍養,又不能像西方國家的老年人一樣,賺錢並不全奉獻給兒女,而著自己留著養老,或者,憑退休金,便足以獲得經濟獨立,在老人院生活,也能做到自得其樂。由此,韓國老人普遍存在強烈的疲倦感和孤獨感,很容易演變為老年憂鬱症,最終導致自殺。

可能引發韓國人自殺的原因還有:校園暴力、升學失敗、軍隊新兵受虐待、疾病痛苦等等。而韓國特有的一種現象是混血兒自殺。多年來,韓國貧困階層生活艱辛,婚姻問題難以解決,不得不選擇外國配偶。而在一個單一民族國家裡,他們的孩子身有外國人特徵,往往會遭遇有意或無意的歧視,印度裔或孟加拉裔的後代情況尤其嚴重。據韓國人權委員會調查,有42%的混血兒因膚色歧視及生活貧困曾經試圖自殺。

解開韓國成為“自殺大國”的謎團

自殺也有季節多發性

一般而言,西方人習慣將自殺看作一種疾病,主因是精神沉淪,需要治療。而在中韓日等東方國家,卻很少有意圖自殺的人被診斷為臨床沉淪。有時候,自殺是為了挽回某種名譽或面子,在一定程度上還有一種“大義凜然”的光榮。

這一點,在韓國特別明顯,近些年“面子自殺者”名單長得驚人:現代峨山前總裁鄭夢憲、全羅南道前知事樸泰榮、釜山前市長安相英、光州大學前董事長金仁坤、國家情報院前次長李秀一、大宇建設前總經理南相國……可以說,這些名人自殺,也對韓國普通人起到了不良的示範作用。

研究發現,秋天是自殺案件的多發期,由於天氣逐漸轉冷,樹葉漸漸脫落,常常給人蕭瑟的淒涼感。有關專家提醒這個季節要特別留意有心理疾病或心情不佳的人。萬物蕭條的景象,會讓他們睹物傷神,心情更加抑鬱,自殺的情緒因此更容易產生。秋季是抑鬱症的高發季節,尤其是當晝夜溫差加大,氣溫越來越低,景象越來越蕭條之時,更容易高發秋季抑鬱症。

而導致秋季自殺的主要病因是由於光照時間的縮短。醫學研究發現,當光照時間縮短,陽光強度降低時,松果體興奮,由它控制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就會減少,在血中的濃度降低。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能喚起細胞興奮,它們的減少使細胞興奮性降低,人就會處於抑制狀態,情緒低沉,總感覺疲憊。

令人不解的是,在韓國,春天是自殺的高發季節。專家分析說,一種可能是,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樹綠花開,與這欣欣向榮的外部世界相比,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反觀自己的內心,會覺得更加荒蕪與黑暗,自殺的衝動也就變得格外強烈了。對此,韓國衛生保健部門提醒市民說:春天到了,當你開心地出外遊玩時,別忘了那些平時看起來有些憂鬱的朋友們,千萬記得要把他們也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