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1.


疫情期間,有人為生計發愁,有人狂賺百萬。魯迅說人類的悲喜其實並不相通,豪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世界從來都是這樣。


但對大多數來說,自己的命運,是由自己的一個個選擇構成的。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命運。是捨棄,還是爭取,都指向不一樣的結果。


前天有朋友說,疫情期間投資醫療物資,短短半個月狂賺幾百萬。本來想收手,但是看著國外疫情嚴重,自己心裡還是對自己說,再賺一把就收。於是投資了生產線,最近虧得一塌糊塗,到手的錢也還回去了。


於是,他每天痛苦和後悔不已。估計很長時間,他都會沉浸在這種痛苦裡。其實,錢到他手裡,過了幾天又溜出去了,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泡沫,但他放不下。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捨棄和選擇的過程,學會了正確的選擇和適時的捨棄,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古語有云:“小不忍則亂大謀”,面對漫長人生路上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選擇時,則是“小不扔則亂大謀”。面對選擇,不僅要“該出手時就出手”,更要學會“該放手時就放手”。


老子在《道德經》說過:“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後人把這句話歸納為“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說的就是,要想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東西,就必須先給予對方什麼。


世間萬物,有所得必有所失。得與失的關係,好比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的關係一樣,既對立又統一,處於矛盾的關係之中,彼此之間既相生相剋,又相輔相成。得與失形影相隨,存在於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之中,有得有失,才能達成萬物之間的平衡。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2.


有個為情所困的人萬般苦惱中,向浮雲大師尋求幫助。浮雲大師便讓他跟著自己學禪。這天,浮雲大師交給這個人一個很重的包裹,並且告訴他說:“這裡面裝著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你不要輕易打開它,更不能把它弄丟了。”


於是,這個人便跟著浮雲大師開始四處遊歷。雖然伴隨大師身旁,這個人卻始終難以放下自己的心結,仍然心事重重。不過,他倒是牢記著好好看管著那個重要的包裹,片刻不離身。


這一天,兩人來到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山上花團錦簇,青山綠水,分外清幽。面對好山好景,這個人的大半心神似乎仍放在自己那些不愉快身上。


走到山下時,他們需要經過一個深不見底的山澗,只有一座長滿青苔的獨木橋可供路人行走。看著那個神色凝重的人,浮雲大師指著獨木橋語帶深意地說: “奈何橋!”接著又指著橋下幽深的水說:“孟婆湯。”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那個人一聽怔怔地發起呆來,浮雲大師輕快地過了橋。那個人也小心翼翼地上了橋,橋面又溼又滑,加上那個沉重的包裹,使他走得很是艱難。好不容易走到橋中間,在對面一直沉默不語的浮雲大師突然大喝一聲:“放下!”把那人嚇了一大跳,受驚中手裡的包裹不小心掉落了下去。


眼看著那包裹掉進水裡消失不見,他這麼長時間精心看管的世間最重要的東西就這麼丟了,他愣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浮雲大師大笑一聲,說道: “不捨得,不放下,你怎麼過來?”這個人頓覺醍醐灌頂,真切地感受到了山風習習、鳥語花香。


從此以後,山上就多了一座“捨得寺”,寺里正是當初跟隨浮雲大師的那個人。寺門外門前有一副對聯:“捨得方能浮雲過,放下自然佛前來。”


浮雲大師讓那個人好生保管的所謂世上最重要的東西,不過是那個人自己心頭放不下的貪念而已,那些東西壓在他心裡,使他無暇關注其他。這些貪念並非不能丟棄,只不過他自己意識不到該如何放下。浮雲大師在恰當的時候教他放棄,給了他一個豁然開朗的心境。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3.


每個人都向往世間美好的事物,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畢竟是不明智的。所以,必須要有所取捨。不懂得取捨的人,往往什麼都得不到,就像斤斤計較的人得不到真正的快樂一樣。


人生在世,得到的越多,就越容易迷惑,不斷地得到和失去,我們才會漸漸明白,只有學會捨得,才能使生活變得更簡單快樂。


《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但是這種大徹大悟卻很難有人做到,不管是捨得,還是取捨,其最高境界不是在你權衡了各種利弊得失之後作出的一種判斷,而是在你淡泊了名利,看薄了自己,看透了世間一切“法”的程度上的一種隨意的“舍”。


這種舍,當然還是捨棄了你覺得很珍貴的、費盡心力得到的、曾追求一生的“法”這個層面的東西。“舍”掉“取捨”,其實比你經過判斷後作出的取捨還要難,這或許就是取捨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高度是一份知足的恬然,生命的高度是當取則取,當舍則舍,能取能捨,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4.


有個人突然得了一種罕見的怪病,他不停地四處奔波,尋醫問藥,幾乎翻遍了各種醫書,卻始終沒有找到治癒的希望。他日日憂心著這病,心緒始終難平。一次,他偶爾聽說遠方有個小鎮裡有包治百病的神水,於是立刻馬不停蹄地奔向那裡。


到了那裡,他趕緊跳進傳說中的那潭神水中認真地洗起澡來。沒想到,滿滿的希望很快因為加重的病情而化為烏有。他覺得心灰意冷,簡直有些絕望了。


這天晚上,他剛入睡就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一個鬚髮全白的老頭問他:“你是否已經試過了所有可以治病的方法?”


他無奈地回答說:“是的,所有的方法我都試過了,一點作用都沒有,我是不是真的無可救藥了?”


白髮老頭搖了搖頭,說:“我還有一種方法值得一試。”


白髮老頭把他帶至一個清澈的水池邊,告訴他說:“在這水裡泡一泡,就會康復了。”說完就消失不見了。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半信半疑地進入水池,當他重新站起來的時候,覺得身上輕鬆了許多,折磨了他這麼長時間的怪病竟然真的徹底好了。


他欣喜若狂,竟從夢中笑著醒了過來。想起夢裡的情景,他情緒激動,再也無法入眠。突然想起夢中那個水池邊的大石頭上寫的“拋棄”二字,在夢裡時他還不能體會這兩個字跟他的病有什麼關係,現在仔細一想恍然大悟:自己身上有許多壞習慣,所以才得了這怪病,雖然一直以來到處尋找良藥,卻只是執著於治病,從來沒有想起過拋棄這些致病的壞習慣。


於是,他下定決心,不再只想著治病,而從最根本的做起,改掉一切壞習慣,沒過多久,他的身體就康復了。


有時候,捨棄了,反而生命就變得開放了。那些圍繞的痛苦和傷悲,也就煙消雲散了。


適時的放棄並不是怯懦和退縮的表現,而是一種豁達、冷靜、理智的表現。有時候,成熟並不只表現在更懂得珍惜,也表現為懂得適時放棄。適時放棄並不只是純粹的失去,有舍有得,這才是適時放棄的重要之處。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5.

人降臨到世界上的時,手是合攏的,似乎在傳達“世界是我的。”的觀點。等到人離開世界的時候,手又是張開的,彷彿在說:“看,我什麼都沒有帶走。”


人的一生也不過是一連串取捨的過程,有取必有舍,有舍必有得。若能真正參透舍與得的道理,就等於找到了開啟智慧人生的鑰匙。


《菜根譚》裡說: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無事道人;若騎驢又復覓驢,終為不了禪師。


我們上了岸以後,就考慮要怎麼捨棄渡自己過河的竹筏,這樣便是無事可羈絆自己的真人,如果正騎著一頭毛驢還在尋找另一頭毛驢,那他就是怎麼都開不了悟的人。


命運是選擇出來的,不懂取捨,你得到的也會被奪走


農夫若是賦閒在家,不再做那些除草耕耘的事,頓時會感覺心裡空落落的;商人不做生意,不做買賣了也會心神不寧。普通老百姓只要有工作就能夠勤勉地過日子,掌握了機械操作技巧的工匠工作起來效率就會非常高。


那些貪婪的卻沒有太多財富的人總會因此而感覺鬱鬱寡歡,權欲很強卻始終無法為高官的人也會暗自興嘆。依仗權勢搜刮各種財物的人,只要一逮到機會就拼命獲得,但到頭來,還是會還回去。


不懂取捨的人,始終為外物所束縛,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都會為此過度地奔波馳鶩,最後徹底陷入了外物的包圍中,一輩子都不會幡然悔悟,一輩子都會陷在痛苦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