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落後,資源匱乏,在層層封鎖下支持滿清入關的究竟是誰?

回顧中國王朝五千年燦爛,但無數次嘆息痛恨明王朝的滅亡,筆者也就不斷的尋找明王朝失敗滅亡的諸多原因,最近看到晉商賣國這一個觀點大多被人認同,筆者也引起了興趣,這個明朝興盛的商幫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將賣國的大鍋甩在它頭上。

在講這件事情之前,先看看與此類似的亡國故事--烽火戲諸侯

技術落後,資源匱乏,在層層封鎖下支持滿清入關的究竟是誰?

烽火戲諸侯

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故事畢竟只是故事,歷史的史實又是如何呢?

平王引狼入室,輿論導向烽火戲諸侯

據史書記載,西周滅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周平王引狼入室,褒姒只是這王權爭奪的一個犧牲品罷了,為什麼會有烽火戲諸侯呢,主要是因為周幽王寵愛褒姒,然後就廢掉了原太子讓伯服作為太子,由於害怕被迫害,宜臼的母親就帶著他逃到了申國,在他母親的攛掇下,申國的國王聯繫強大的外族犬戎,隨後就如故事所說,犬戎攻破都城鎬京,西周滅亡,幽王和新太子被殺,這時王位就輪到了舊太子身上,在申國國王的擁護下,周平王建立了東周。好一手借刀殺人,弒父斬兄。那這之中褒姒又做了什麼呢?好像除了長得美貌讓周幽王寵幸就沒什麼了吧?難道美貌也是一種錯誤?輿論導向罷了

那這個故事和今天講的晉商賣國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晉商賣國也是輿論導向?是明朝統治者的卑劣藉口?

技術落後,資源匱乏,在層層封鎖下支持滿清入關的究竟是誰?

朱元璋

洪武政策引起商幫

談到晉商就不得談到明朝一個經濟政策,那就是早在洪武三年就推行了的"開中法",規定:凡提供軍糧的商人,都發給倉鈔。所謂倉鈔就是為施行食鹽專營而印製的一種鈔票,憑倉鈔可以換"鹽引"(購買食鹽的憑證)。藉此讓商人給國家籌集軍糧,幫助軍隊獲得低價糧食,有了這個政策,很多商人都看到了商機紛紛前來換糧。鹽的把控在封建王朝都是把控的死死的,鹽能平衡身體的滲透壓,勞作的百姓沒有鹽分的補充就會死亡,打仗的軍隊沒有鹽的補充就會失去戰鬥力。然後一部分商人憑藉糧食換的倉鈔,控制了鹽引,晉商形成了除朝廷最大的鹽商。


"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晉錄》

技術落後,資源匱乏,在層層封鎖下支持滿清入關的究竟是誰?

清朝騎兵


其次,山西礦產資源豐富,隨其產生的手工業和礦產加工隨著商人趨利的特性發展的規模空前,這又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晉商逐步走向輝煌;此外,由於晉南一帶地窄人稠,外出經商成為人們的謀生手段,晉中商人當時已遍及全國各地,北京城曾流行這麼一句話:"京師大賈數晉人"。隨著商業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利益,類似朝廷內結黨的商幫漸漸形成,商幫的形成有助於資源整合和物價控制,還能讓商人手上的貨物變成金錢,剛一推出就盛行起來。這種起初由資本雄厚的商人出資僱傭當地土商,共同經營、朋合營利成為較鬆散的商人群體,後來發展為東夥制,類似股份制,這是晉商的一大創舉,也是晉商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到後來發展成為維護同行或同鄉利益的組織。

商幫趨利,危害國家

這樣一個龐大的地方組織,不僅控制了當地的物價,和人民生活的各種原材料,生產工具,假如不能為國家所用,那必然造成動亂,輕則物價動盪,重則社會動亂。而明後期的朝廷顯然不是一個懂得變通的政治組織,一切都循著祖宗之法,仰著三教九流,直呼禮義廉恥的朝中蛆蟲怎是已化成人精的商人的對手,一些臭銀就讓其失去了聲音。

技術落後,資源匱乏,在層層封鎖下支持滿清入關的究竟是誰?

晉商活動商路

每一項資本上都沾著不乾淨的血,商幫的運作也是如此,而晉商最不乾淨的就是走私。

早在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確立之前,山西商人就將生意做到了蒙古,一些小部落也有通商,但大明的管制極嚴,侷限在山西和張家口一帶到了清朝發展的更勝,後來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群體叫做旅蒙商,他們用中原精美的瓷器,藝術品去換成群結隊的牛羊群,在到中原換取更多金銀。草原上的鋼鐵冶煉是相當落後的,良好的鐵器就成了比藝術品更搶手的商品。鐵器有了軍械還會遠嗎?

技術落後,資源匱乏,在層層封鎖下支持滿清入關的究竟是誰?

旅蒙商


現在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推斷,且事實會像我們想的那樣,晉商買通邊關的收關將,在大明作戰的時候給予軍械,錢糧,鹽滷給努爾哈赤 。

與清軍通商,叛國資敵

在1632年是崇禎五年,大同和張家口的明朝守將,在嚴重缺乏防禦應對措施的情況下,大同和張家口兩地明軍很快都選擇向清軍妥協。"六月十四,得勝堡明軍遣使十六人至營貢獻,牛兩隻,羊八隻,綢緞四匹,茶葉一百八十四包,菸葉六包,白糖三十九包,冰糖九包……",清軍"回贈來人各羊一隻";"六月二十八,宣府守將遣使議和"。於是,在張家口明軍守將私下與清軍達成議和的局面後,明軍守將縱容當地商人與清軍進行馬市貿易。

張家口當地百姓和商人,又是以山西人為主。就這樣晉商就和清兵搭上了線,開始了賣國之行。走私畢竟是走私,不能堂而皇之,於是就冒用他部名義,與明朝展開馬市貿易和封貢來往,叫作"挾貢"、"挾賞",這在當時蒙古、女真各部裡都很常見。最後發展到鼎盛還出現了前線戰線作戰激烈似仇人,馬市笑看如兄弟的現象,

技術落後,資源匱乏,在層層封鎖下支持滿清入關的究竟是誰?

萬全縣志關於晉商記載


"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時以貿易來張家口。曰: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王大宇、梁家賓、田生蘭、翟堂、黃永發,自本朝龍興遼左,遣人來口市易者,皆此八家主之。"--《萬全縣志》

也正是這八家商人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貢獻,後來努爾哈赤還給這八家晉商禮遇,在清朝定鼎後,順治帝沒忘為入主中原建立過赫赫功業的八大商家,在紫禁城設宴款待,並賜給服飾。順治還要給他們封官賞爵,八大商家受寵若驚,竭力推辭。於是,順治便將他們封為"皇商",作為晉商八大家之首的範永鬥還憑藉其商業運作幫滿清穩定政權,使其成了《清史稿》上唯一一名漢族商人

而這些在明朝賺取金銀,然後資助清朝政權,在清是皇商,在明不就是蝗商麼?

那這是否賣國也就敲定了,但是明朝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局面更多的是,連年的自然災害,官場腐化嚴重,皇帝昏庸無能,或是空有大志不體民情,最後亡了國家。到頭來還是那句話,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