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甲子”“乙丑”“丙寅”或某某“年號”“建元”“改元”

我們現在看歷史電視劇或者文言文,往往經常看見“甲子”“乙丑”“丙寅”或者某某“年號”“建元”“改元”等詞語,什麼是“甲子”“乙丑”“丙寅”或者某某“年號”“建元”“改元”,有人一頭霧水,不慎了之。

什麼是“甲子”“乙丑”“丙寅”或某某“年號”“建元”“改元”


在中國歷史上,從公元前1147年起的商後期、西周、東周、秦、漢等,沒有年號紀年(記年代),都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相配而紀年的。如取天干的第一字“甲”配地支的第一字“子”,為甲子歲;依次排列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十天干配完,又將天干的第一字與地支的第十一字接排為甲戌,再依次排為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直到排滿六十的癸亥為一組,即天干依次排六輪,地支依次排五輪,便為一個“甲子”紀年。就這樣一個甲子又一個甲子輪轉地排,週而復始,循環往復,無窮無盡;從商後期的武乙帝即位(公元前1147年)起用“甲寅”歲紀年,直到今年(公元2019年]的己亥歲,已長達三千一百六十六年,這天干與地支淚配絕蜂紀年已五十二輪多了。

年號,是紀年的名稱,專指帝王用的,如“後元”是漢文帝劉恆的年號、“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天命”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年號、“康熙”是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

建元,“建”指設立、成立的意思,“元”指開始的、為首的思;“建元”是指皇帝即位、建政權後的第一次建立年號。如漢文帝劉恆建元后元的第一年是後元元年,第二年為後元二年,以此類推,易懂好記。

改元,是皇帝改換紀年的年號。有的皇帝心血來潮、隨心所欲,不止用一個年號,過幾年後,又改用一個年號;還有的皇帝改了又改,用了若干個年號。如漢武帝劉徹,第一個年號是建元;用了六年,改元為元光;六年後,又改元為元朔;六年後覺不妥,改元為元狩;又過六年後,改元為元鼎:再過六年後、改元為元封;又過去六年,仍覺哪裡不對,再改元哪裡不對,再改元為太初;四年後,又改元為天漢;再過四年,又改元為太始;又用了四年,再改元為徵和:持續用四年後,又改元為後元。劉徹將年號不斷地改來改去,在位五十四年,竟用了十一個年號,這個盾元年號只用了兩年,便駕了。

又如唐高宗李治,比漢武帝劃街的年號更多,達十四個: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他在位四十三年,這些年號時間最長的六年,最短的只有一兩年。

還如唐武則天在位二十年.用了十七個年號:光宅、垂拱、水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其中的光宅、載初、如意、天冊萬歲、萬歲登封、大足幾個年號只用了幾個月。她像變魔術似的將年號玩於股掌,讓朝野眼花繚亂、百官惴惴不安,在歷史上留下了話柄。

以現代人們的思維模式,解不開這個謎。年號乃國是之一,若隨心所欲,翻來覆去地改,易引起朝野人心不穩。以上歷史上的三位皇帝起用這麼多年號,有朝令夕改、折騰之嫌。

什麼是“甲子”“乙丑”“丙寅”或某某“年號”“建元”“改元”


歷朝歷代的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如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保就只用了一個年號“康熙”,他在位六十一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只用了一個年號“乾隆”,他在位六十年。這兩位皇帝專心致志治國理改、朝野擁戴、戎務強盛、四海宴樂,社會和諧,農商興旺、財政充盈、開創了盛世、載入了史冊。

明代的朱氏十六位皇帝,從洪武起至崇禎止,計二百七十六年,每位皇帝都只起用了一個年號。

我國是最早使用年號的國家。漢代的文帝劉恆即位(公元前179年)後,仍沿古制干支紀年;就在他即位後的第十七年(公元前165年),發現幹文紀年六十年一輪迴,似有缺陷,下旨主管曆法的大臣們商討彌補之法。大臣們很快便想到了用“年號”這個辦法。劉恆下詔定年號為“後元”。從這以後的漢代二十一位皇帝均不但仍用干支紀年,還遵祖制起用年號紀年,既保持了干支紀年的傳統,又創新了年號紀年,達到了相得益彰的目的。

繼漢代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沿用干支和年號紀年,直到“中華民國”三十八年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公元1949年10月1日·己丑歲)始,終結了年號紀年,改用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與國際按軌。

年號紀年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在長達兩千一百一十二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清晰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清晰的歷史前行腳步,為人們探尋歷史、研究歷史,提供了一把打開歷史窗口的鑰匙。

什麼是“甲子”“乙丑”“丙寅”或某某“年號”“建元”“改元”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因為農作物的春播秋收與一年四季的二十四節氣有關,所以干支紀年又稱農曆,如“三月清明不栽前,四月清明不栽後”“秋前十天打不成,秋後十天打不贏”“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還與晝夜時間長短變化有關,如“白露秋分,晝夜平分”“小雪大雪,煮飯不歇”“冬至至長,夏至至短”;更與閏年閏月的推演有關;至於與農作物的栽播收割和安排農事以及和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令諺語,太多太多,此不贅述。

現代人查閱(或考證)歷史上重大史實的時間,都從《中國歷史紀元表》中查。它是經史學家在研究歷史典籍的基礎上,用公元紀年檢驗並推演出來的,而且配有干支紀年、年號紀年、公元紀年,一目瞭然,既方便又準確。

干支紀年與年號紀年,是一筆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