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路在何方


都說十年寒窗苦讀,只為金榜題名時。我們在考試這一件事上的認真程度其實和古時候的人們不遑多讓。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似乎只要能考中,從此就能飛黃騰達,成為人中龍鳳。而高考,就是我們通向成功之門的門檻。

高考後,路在何方

從考場裡出來後,陳超漫無目的地走在熙熙攘攘的路上,腦裡回放著三年來的高中生活。

三年了,猶記得高一剛進入這所學校時的興奮與忐忑,像剛放出鳥籠的鳥兒,飛向了初中老師嘴裡可以天高任鳥飛的殿堂。以為這樣艱苦的學習生涯就算是告一段落了,想幹嘛就可以幹嘛了。於是,在管理不夠嚴謹的校園生活中,剛進入高一的陳超放飛了自我。每天都跟一群哥們玩玩鬧鬧,進出網吧、書店、遊戲廳等休閒場所,任性的揮霍著青春,認為這樣的日子真是爽啊,逍遙賽神仙。高一這年,陳超的成績一落千丈。

緊接著,高二的文理分班了。一開始陳超整個人都是蒙的,看著填寫分科的登記表,看著自己手上的成績單,完全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渾渾噩噩中,跟著一群很玩得來的哥們兒隨手填了理科,然後開始了噩夢般的學習生活。由於高一玩得太荒唐,高二學習時的很多知識點都不會,陳超的成績越來越差,越學越沒信心,一度曾自暴自棄,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眼看著陳超就要這麼稀裡糊塗的升上高三了,此時卻傳來了一個噩耗:作為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陳超的父親失業了!

父親在失業後找了陳超談話,告訴陳超,“超啊,不要怕。爸爸工作沒了可以再找。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爸爸能供你上完大學,爸爸還能行!”那一刻,陳超望著父親鬢邊的白髮,有些佝僂的身影,淚目了。

在與父親談話後,陳超反省了很久,也開始慢慢地拾起已經落滿灰塵的課本,重新開始了學習。但是,太難了!他本不是個聰明類型的人,又荒廢了那麼多的時間,即便他每天五點多起來學習到晚上十二點多,成績也僅勉強提升了兩百多分,也就勉強夠到了三本的邊。高三的最後半學期,老師欣慰於他的上進,建議他去參與課外補習。可是,陳超每次望著父親回家後疲憊的躺在木椅上的背影,都張不開口。父親太累了!最後,還是父親發現了端倪,什麼話也沒說,拍拍陳超的肩膀,“超啊,上進是好事,爸明天就幫你找老師。”

高考後,路在何方

人,都是在逆境中被逼著成長的。如今的陳超已經懂事了不少,父親用自己的言行教會了陳超身為一個男人該有自己的擔當。他明白的生活的不易,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可是,現在卻又有一個難題擺在他的眼前。

考前,老師曾針對陳超的成績做了分析,只要陳超能正常發揮,應該可以上二本了。陳超此刻的心情很是複雜,他即為自己終於能不辜負父親的期望而感到開心,卻又很怕自己考上了二B,那高昂的學費又將是父親肩膀上的一大重擔。若是考上了二B,是不是該去讀三本,以此來減輕父親的負擔呢?他對自己的前路感到迷茫。

高考後,路在何方


高考,從來不是學習的終點站,學海無涯,生活總是給學得更多知識的人多幾項選擇。你學得越多,今後才有更多的選擇。我們在問路在何方之時,應該先問自己能有多少的選擇。

希望在通向未來的路上,我們都通過自身的努力,為自己多爭取幾項選擇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