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1925年5月13日,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決定刊登陵墓圖案徵求條例,進行國際性建築圖案競賽。徵求條例規定祭堂“須採用中國古式而含有特殊與紀念之性質”。截止9月15日,共收到40餘幅應徵圖案,最終評出了前三名得獎者和七名榮譽獎獲得者。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墓圖案,在最終得投票中勝出。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呂彥直在設計中結合鐘山的形勢,把孤立的,尺度不大的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墓室貫串於一條中軸線上,用大片的綠地和寬廣的石階,聯成一個大尺度的整體,顯得莊嚴雄偉。祭堂採用中國宮殿式建築為基調,吸收西洋建築之長處,墓室則完全採用西洋建築做法,兩者結合可謂天衣無縫,同時運用牌坊、陵門、碑亭等中國古代陵墓的傳統形制,再飾以華表,石獅、銅鼎等部件,使整個建築群既富有中華民族特色,而又別具一格。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傳頌著這一鐘形佈局寓意“暮鼓晨鐘”、“警鐘長鳴”和體現陵墓主人“必須喚起民眾”之精神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呂彥直的家鄉距離南京不遠,他是安徽滁州人。他的一生短暫,1894—1929,但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他設計、監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都是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築組群。鑑於他對建造孫中山陵墓的傑出貢獻,在他逝世後,南京國民政府曾明令全國,予以褒獎,陵園立碑紀念。

當年,除了最終選定的呂彥直方案之外,還有其他非常多的優秀方案。之所以沒有入選,有的是因為風格“完全為中國古式,惟與中山先生融合中西之精神似不合”;有的是因為“美術方面甚佳,獨惜與背山形勢不稱,且過於宏偉”;有的是因為“室門太多,尤失鄭重保存遺物之意”;有的則是因為“建築費超支”。

以下是當時優秀的設計方案,也是大家從未見過的中山陵。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你見過其他式樣的中山陵嗎?95年前的中山陵設計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