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基建” 首先要補齊工業互聯網的短板

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佔領先機!那麼就當前被委以重任,帶動社會經濟有效發展的“新基建”而言,“工業互聯網”就是它的牛鼻子,同時,工業互聯網也將借“新基建”的東風,迎來新一輪發展!在這關鍵時期,我國工業互聯網首先需要補齊短板,提高技術與創新能力!


3月20日,工信部辦公廳公佈了關於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二十條”。比如: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內外網絡;增強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這些舉措也正是我們補齊工業互聯網短板的具體方法!


抓住“新基建”的“牛鼻子”:工業互聯網

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其實,新基建的核心就是“數智化”,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建設具有更強競爭優勢、更高經營績效、更可持續發展的數智商業!


工業互聯網在新基建中的位置尤為重要,可稱之為“牛鼻子”,為什麼?


一,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可以為各行各業提供數智化公共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中包含了各種核心工業軟件、底層的實時數據庫、工業物聯網終端設備、邊緣計算設備、工業物聯網平臺、工業人工智能應用等等,這些都是各個行業會用到的數智化共性基礎設施。它將成為新興技術在工業領域遷移落地的關鍵載體,為適應不同工業場景,打造高可靠、高精度、高效率的工業應用提供基礎工具、數據支撐與安全保障。


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融合各類“數字基建”,推動新基建的融合發展

新基建中各個版塊並不是割裂的,應該融合來看。比如,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5G、數據中心、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數字技術的支撐。5G網絡將有效提高數據傳輸效率,解決了數據上不來的問題;大數據中心將緩解工業數據存儲難題,解決了數據存不起的問題;人工智能將深挖工業大數據潛在價值,解決了數據用不好的問題。


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同時,也正推動了新基建的核心技術發展。如此來看,工業互聯網可謂新基建的重頭戲!


找出工業互聯網的短板,實現重點突破

工信部部長苗圩曾指出,我國工業互聯網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有待突破。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包含幾個層面:一是四大基礎技術,一硬(工業控制)、一軟(工業軟件)、一網(工業網絡)、一安全(工業信息安全)”;二是四大關鍵技術,邊緣智能、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機理建模、工業應用開發;三是兩大殺手鐧技術,開源平臺與開源社區。


一,基礎技術層面

由於中國工業互聯網的起點相較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要晚,中國只是跟隨者,而不是創新者,很多技術掌握再國外廠商手裡。我國95%以上的高端PLC、工業網絡協議市場被眾多國外廠商壟斷,中國廠商集中在中低端工業控制系統。這將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二、關鍵技術層面

由於大多采用國外廠商的設備,導致數據兼容性差,採集難度大;工業大數據分析成本高,開發週期長,複製推廣難;工業機理建模缺乏通用方法、基礎工具、開放接口等標準,尤其行業機理沉澱能力極其薄弱;工業APP開發進度緩慢,殺手級應用嚴重不足,難以滿足企業上雲需求。


三,殺手鐧技術層面

通用PaaS,尤其開源平臺嚴重依賴國外,開源社區建設更是空白。


就國內而言,涉足工業互聯網的廠商可分為四類:一是專注設備運營;二是擅長設計仿真;三是長於物聯網、優於數據運營;四是聚焦工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每類廠商各有優勢,但從長期發展來看,那些面向工業企業提供綜合企業服務,並實現產業鏈資源融合,可匯聚各類應用與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將獲得更大機會。同時,他們也擁有眾多突破工業互聯網技術短板的能力。


用友精智四大能力助攻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

用友領航企業服務31年,在服務的大中型企業中,三分之二是工業企業,已積累了豐厚的實踐經驗。通過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眾多工業企業正在創造更大價值。


自2017年用友精智發佈以來,短短几年時間,已經在技術創新、客戶實踐、生態融合、產業推進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與突破。


用友精智作為國家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在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50佳中排名第三。目前用友精智已累計服務了46萬家工業企業,涵蓋39個工業大類,18個應用領域。同時,完成了在湖南、湖北、江西、貴州、重慶五個省份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部署。


用友精智以數智化管理為核心,向下深度融合IT/OT,向上泛在產業互聯,建立“消費側-供給側融通”的可持續發展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它具備四大核心能力,即製造中臺、AIoT、工業大腦、標識解析。也正是通過這四大能力,幫助眾多工業企業通過雲服務實現數智化轉型。在不斷提升用友精智平臺能力的同時,用友也在不斷改善我國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層面的短板問題,尤其在工業機理建模、工業APP、工業大數據分析等方面。


一、技術提升與平臺創新

用友精智製造中臺,源於用友31年在製造行業的服務經驗、沉澱數據,融合IT、OT、AI及企業核心業務模型,並集成了3D可視化等新技術,面向工廠級、集團級、社會級提供不同SaaS應用。


AIoT平臺,其中設備層可接入80%主流設備的主流協議。應用層全面支撐用友各領域服務,並提供給各細分行業及專業領域支持。還有即將在4月19日發佈的精智物聯盒子,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實現設備和網絡的靈活接入,是用友IoT邊緣計算的物理載體。


精智工業大腦。通過數據連接,將企業核心業務模型與工業機理模型、機器學習算法相融合,構建出基於企業場景的工業智能服務,併發布為行業通用服務供企業使用。實現不同場景智能應用,並將其嵌入不同行業工業APP,普惠中小企業。幫助中小企業快速以雲服務模式運用工業算法,承載新商業模式建設。


基於精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平臺為企業提供通用追溯服務,既面向大國重器提供裝備可靠性服務,又面向消費品實現食品安全追溯,化工品放流竄追溯的全供應鏈追溯服務,服務國計民生。


二、工業互聯網國家重大項目推進

為深化設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2019年工信部對“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進行公開招標。用友公司參與了多個項目。


其中,針對工業互聯網APP發展中的工業技術知識難以模型化、軟件化複用,工業APP開發門檻高、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等重大問題。用友公司牽頭,組建了9家單位組成的產學研用聯合體,共同推進“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可視化工業APP開發環境建設”項目。該項目重點圍繞工業 APP 全生命週期開發與管理的需求,突破編譯引擎、基於完全自主可控設計仿真內核、算法和展現層的設計仿真應用開發環境、複雜設備和分析處理邏輯的可視化控件封裝、圖形化可視化數字工廠建模等關鍵技術。將基於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中臺統一能力框架,建成一套具有中國領先、世界先進水平的可視化工業APP開發環境。


為了構建面向高端裝備工業的機理模型庫,建立了“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工業機理模型庫項目”。該項目由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牽頭,用友公司參與其中。模型庫將具備綜合管理功能,對工業機理模型進行開發、測試、審核、搜索、管理。同時提供“雲+端”混合架構的APP服務。形成貫通各層的標準化體系,生態體系和安全體系。


用友還中標了 “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項目“。利用標識可實現全球供應鏈系統和企業生產系統間精準對接,以及跨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的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促進信息資源集成共享。


三、實踐下的成果積累與模式探索

哪個平臺上承載的工業模型多,哪個平臺就更厲害,這則需要長期基本建設。目前用友已與14個省市政府達成戰略簽約,入圍30省市“企業上雲”與“工業互聯網”服務廠商目錄/資源池,切實推動各地企業上雲和數智化轉型。


在用友精智服務的46萬家工業企業中,超過6000家都是大型企業。基於這些企業實踐,用友積累了豐富的工業模型,併成就了一批大型企業的工業互聯網成果落地。


新朋聯眾,實現面向中型離散製造企業的智能化生產。通過用友精智建設了供應商在線協同系統、雲端MES系統,並大規模換裝焊接機器人和AGV、全面推行移動應用。在產量增加了22%的前提下,直接人工節省1095人,人均產值提升79.8%,缺陷率從3‰下降到1‰;


雙良集團從產品製造商向系統集成商、能源管理商轉型,探索出一種“智能製造+商業”的服務型製造全新模式,服務利潤從200萬元上升到3000多萬元;


鞍鋼集團,通過用友精智建立全產業鏈數字化平臺。平臺上彙集了10萬餘家客商,12738個物料組,在2017年降低採購金額約20億;


福建水泥智能物流系統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與ERP無縫集成,通過APP、身份證、提貨二維碼及IC卡等,建立起一套集車輛自動進出廠、自助計量和遠程集中視頻監控的智能物流系統。實現三崗合一,人員核編優化超50人,物資計量整體運行效率提升多達401.32%。


四、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平臺”是工業全要素鏈接的樞紐,也是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平臺下連設備、上連應用,通過海量數據匯聚、建模分析與應用開發,是構建制造業新生態體系的核心。


用友企業雲服務是數字商業應用級基礎設施,同時也是企業服務產業的共創平臺。用友建立了以“融合”為核心的生態戰略。用友精智同樣以開放的生態體系,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促進生產方式乃至商業模式變革。


目前,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已集成57萬臺工業設備、1949款工業APP,與28家電商平臺、15家物流平臺、12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涵蓋通訊網絡、智能硬件及IoT、IaaS、網絡安全、工業軟件、智能算法、互聯網平臺、金融服務、研究機構等九個大類。


工業互聯網不僅僅是將線下業務搬到線上,而是通過對企業進行數智化改造,深挖工業數據資源價值,推動製造企業提質增效降本,乃至商業創新。用友將持續發力工業互聯網,投身新基建,通過用友精智推動製造業持續創新、高質量發展!

打造“新基建” 首先要補齊工業互聯網的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