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際高手,就是讓別人舒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曾說過: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則要依賴其人際關係的質量。


人生在世,就免不了要跟人打交道,為人處世之道,就是一個人的成功之道。


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內,想成為圈子裡讓人舒服的人,需要交際能力。


《所謂人際高手,就是讓人舒服》這本書中提到:


知深淺、懂進退、有邊界,九個字幫你解決人際困擾,秒變社交高手。


知深淺是根治於內心的教養,懂進退是為人謙遜的智慧,有邊界是與人保持距離的尊重。


1

知深淺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黃霑,對張國榮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評價:


翩翩俗世佳公子,我總覺得他身上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有清頹,有嗔怨,有貴氣,還有少年感。


好像這個人的一生都與這俗世格格不入,他讓我覺得舒服熨帖,感覺像一件純棉的料子。


想想這樣的感覺,會想到兩個字“舒服”。


九十年代,電視臺做一檔關於魯迅先生的節目,曾經採訪過一位在書店賣書的營業員。


魯迅先生在世時,曾多次與他接觸。


當記者問:“你對魯迅先生是什麼樣的印象?”


回顧多年前的往事,已是耄耋老人的營業員由衷地說了四個字:如沐春風。


他提到許多細節,那時候的書都是用紙做的線捆紮,魯迅先生每次都買很多書,營業員有時候笨手笨腳,沒有捆結實,書散落到地上。


所謂人際高手,就是讓別人舒服


魯迅先生從沒有責怪的言語和神情,反過來安慰他。


一個文學大師,對一個一名不文的營業員,態度和藹,親切從容,如三月春風般的溫暖。


魯迅先生的行為,正如他說過的一句話:


說話時態度鎮靜,親切而又從容,使聽的人心情舒暢,真個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不顯露才能,不給人盛氣凌人的傲氣,骨子裡有體諒他人的善良。


對快遞小哥、餐廳服務人員、環衛工人,對他們的勞動存一份尊重,是品格最高的尊貴。


在身份高與自己的人面前,不卑不亢,不諂不媚,懂分寸,是真正的高貴。


與人交往,語言和態度,都是內心修養的折射,高貴的人,知深淺,不逾矩,給人舒服的感覺。


知深淺的人,不說偏激的話,不做出格的事,待人態度溫和,處事有分寸,如沐春風,如飲甘醇,如食美珍。


2

懂進退


《菜根譚》有言: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長江商學院CEO班,曾經組織30名學生,跟香港某知名富商吃飯。


學生中,有馬雲、馮侖、牛根生等等國內知名的企業家。


這次吃飯會面,給他們每一個人都留下了終生難忘的一幕。


當他們到達長江頂樓後,電梯門一打開,香港富商已經站在門口迎接。


他70歲的人,彎腰九十度,跟每一個人握手,遞名片,謙遜的姿態,像是在迎接至高無上的貴賓。


所謂人際高手,就是讓別人舒服


進入餐廳,每一個人都通過抓鬮的方式安排落座,後期拍照合影,也是按照這個號碼排站位,避免了親疏有別的尷尬。


開餐前,大家鼓掌請香港富商做一個演講,他說:“我個人來講,只有八個字,希望“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富商發現客人來自全國各個地區,還有外國友人,於是他把這8個字,分別用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說了三遍,照顧到每一個人的感受。


吃飯後,大家發現每一張桌上都多餘出一副碗筷,富商分別在每一張桌上落座,毫無偏差的與所有學員們進行交流,


馬雲後來回憶這次會面時,說,儘管當時有些緊張,腿有些抖,但是第一面確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富商為人處世的理念是:


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


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在人人都追求自我的年代,成功的人已經在追求無我,並且沒有半點成功人士的趾高氣昂,而是以退為進,放低姿態,誠懇待人,廣結善緣。


為他人考慮到每一個細節,給人最舒服的感覺。


與人交往中,懂得退讓的人,一定有宅心仁厚的品格,看起來是有利他人,其實是為自己開拓人脈,積攢福分。


人生的成功,都藏在以退為進的智慧中,不要太標榜自己,站在對方的角度,將心比心,拿出誠意和真心,廣結善緣,人生的路會越來越寬。


3

有邊界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我都是為了你好。


特別是在家庭中,多少母子關係,夫妻關係,因為沒有清晰的邊界感,而毀在這句話裡,成為關係惡化的元兇。


有一檔情感節目,妻子要離婚,丈夫認為他們夫妻感情非常好,沒有走到離婚的地步,請對方說說理由。


妻子一番話,令在場的所有人唏噓不已。


妻子表示,無法忍受婆婆毫無邊界的介入他們的生活,無論早上他們夫妻是否起床,婆婆從不敲門,直接闖進臥室。


另外,婆婆在他們小兩口上班後,打掃衛生時,翻檢她的衣櫃,並且指責兒媳買衣服太浪費。


特別不能讓她忍受的是,有一天晚上,竟然看到婆婆坐在丈夫的膝蓋上,教她使用電腦。


而在場的婆婆口口聲聲說的就是這句:“我都是為了你好。”


所謂人際高手,就是讓別人舒服


真正為子女好的父母,都懂得體面地退出。


成年後的兒女,應該保有自己生活的隱私,沒有邊界感的人,缺乏對對方的尊重,也是一種不懂自重的表現。


說著“都是為你好的”話語,用感情綁架的方式,無止境,無邊界地做著傷害對方的事情。


媽寶、槓精、聖母、討好型人格,控制慾極強的人,都屬於毫無邊界感的一類人。


有人比喻好的人際關係是往情感賬戶上存錢,而惡劣的行為,就是從感情賬戶上無盡的透支。


當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情感,成為負數的時候,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美國作家喬治·戴德在《所謂人際高手,就是讓人舒服》一書中,有一段話:


心理邊界是看不見的,但卻真實存在。


人際交往中,心理邊界的建立能夠幫助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各自的責任和權利範圍,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有邊界感的人,懂得尊重和自重,不跨出界限,得體的言辭和行為,保持距離,讓人感覺舒服,是良好關係的粘合劑。


4

看過這樣一段話:


外表好不好看,絕對不是人生的決勝點;討不討人喜歡,才是能否玩轉社交的關鍵。


一個懂得建立邊界並遵守邊界的人,一定是心裡總裝著別人的人,也是我們最想結交的人。


和這樣的人相處,既溫暖又舒服,如沐春風。


知深淺的人,懂分寸,言行恰當,與之交往,有人間四月天般的溫暖舒適。


懂進退的人,能換位思考,姿態謙卑,言行低調,有根治於內心的寬厚善良。


有界限的人,自重自持,清楚自己和他人的權利範圍,不超越範圍干涉他人,給人舒服的自由感。


願我們都能做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人,給人如沐春風的舒服感,守住自己的界限,贏得他人的敬重,成為一個社交場上最受歡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