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而兒女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

雨竹323


我想到有一句話很有哲理: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兒女只有歸途。地球村的人都懂,只要父母一氣尚存,兒女都有一個家。孩子父母生、父母養,這些都是人類包括動物界的本能屬性。一旦孩子長大了,為國家為人民工作了,找到了配偶組成了新家,又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家”。他們結婚生子,回去原來的“家”,孩子、媳婦就說回“老家”或“阿婆家”,如果孩子還小,有時也叫“回家”。孩子大了或是又結婚了,就叫回生他的新家那裡叫“回家”了。女的跟大家說“回婆家”(媳婦說),要是回一下生她的家叫回“孃家”,反正這一串關係,雙方父母老人都健在的話來往關係是很好玩的。

父母的家是孩子的家,孩子結婚成的家肯定不是父母的家,這點都成了傳統了,繁衍一代一代都是這樣。老鼠生仔一胎就十多二十個,長大了都各跑東西,各顧各的生活繁衍下;母雞生下二十左右雞仔,不能獨立找食時,整天圍著母雞轉,待到都成雞了,不也是各發展各的!人類是高等動物,生養之恩是不能忘的,父母在家就在,希望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多多愛護關心贍養老人,愛護這個家,“常回家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