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銀行破產,“央行撥款34億都沒救下”,這3種情況1分不賠

在現在很多人眼裡,銀行是國家“最有錢的單位”,從來不缺錢,也有人會認為在銀行上班工資很高,銀行上班就是所謂的“金飯碗”,讓大家都很羨慕,可是銀行的工資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高,只能說是“體面,待遇要比一般單位好點”。

有人會覺得銀行錢多,不會倒閉,中國著名的“四大行”非國有四大行“中工農建”,由於這四大行都是直接屬於國有,以中央銀行為“大佬”,所以很多人都會相信,銀行是不會倒閉的。

國內首家銀行破產,“央行撥款34億都沒救下”,這3種情況1分不賠

但是,不是大家想的那麼輕鬆,銀行如果經營不善的話,也會面臨破產,倒閉,在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就因為投資失利負債超過6000億,最終破產。

在國內,一開始銀行都是國有,可以說是很難倒閉,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營銀行出現,國內出現第一家破產的銀行。

國內首家銀行破產,“央行撥款34億都沒救下”,這3種情況1分不賠

海南發展銀行

1995年成立,1998年就破產了。海南發展銀行成立註冊資本16億,成立第二年就實現了1.25億的實際利潤。在當時海南的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是風生水起,火的不能在火,以至於在那時候當地有一句順口溜“要掙錢,到海南,要發家,炒樓發”房價從1000元炒到了7000元(當時全國人均工資不到100元)由此出現了中國第一批炒房客,其中就有著名的“萬通六大君子”(馮侖,王功權,潘石屹,王啟富,劉軍,易小迪)現在這些人,已經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霸主。

國內首家銀行破產,“央行撥款34億都沒救下”,這3種情況1分不賠

當地不少信用社和金融機構,向用戶承諾高利息來募集資金,有的把募集的錢投到了房地產市場。在炒房風口過去後,這些信用社也陷入了危機,28家經營不善的信用社併入海發銀行,但是海南發展銀行宣佈“對於信用社的儲戶,無論之前承諾的利率是多少,一律按照央行規定的基準利率來兌付”

這樣儲戶們都非常不樂意,大批人員開始取錢,發生大規模的擠兌,導致海南發展銀行陷入危機(當時央行撥款34億,都沒能化解危機)海南發展銀行就這樣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倒閉的銀行。

國內首家銀行破產,“央行撥款34億都沒救下”,這3種情況1分不賠

銀行倒閉了錢還能取出來嗎?

很多人都擔心,如果哪天銀行倒閉了錢還能取出來嗎?根據《存款保險條例》裡面的相關規定,如果銀行倒閉,儲戶的本金和利息總共少於50萬,可以全部兌付,多餘50萬也只能兌付50萬(不管超沒超過50萬,只能兌付50萬)那剩下的錢怎麼辦?這筆錢在銀行破產以後可以按比例兌付;但是時間過去了20年,海南發展銀行依然沒有將這筆錢還清

國內首家銀行破產,“央行撥款34億都沒救下”,這3種情況1分不賠

但是,也不是所有錢銀行都賠,有三種情況銀行是一分不賠

存款丟失:根據《存款保險條例》針對的是銀行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導致的儲戶存款損失,而存款丟失屬於銀行內部管理的問題,需要藉助其他途徑維權;

理財產品產生虧損:理財產品不屬於存款的範圍,而且銀行已經打破了剛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盈虧需要自負;

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虧損:這樣的情況銀行也不會賠償,你只能去找發行方;

國內首家銀行破產,“央行撥款34億都沒救下”,這3種情況1分不賠

那如果,銀行倒閉欠款還需要還嗎?

欠款還是需要還的,首先銀行倒閉會有第三方銀行來接手,對於負債人而言只是還款對象變了而已,每個月該還的錢還是需要還,房貸,車貸,一份都不能少。

所以,銀行也不一定是最安全的地方,大家在存儲自己的錢財時候,一定要謹慎要考慮到潛在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