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自古以來地球自然界中都是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狀態繁衍到今。在我們的地球上,有多達幾百種可以放電的生物,他們是介於動物和電之間,本身是帶電物體,在遇到危險或者捕食獵物的時候能放出高伏電壓擊斃、擊暈對手或食物,真真實實存在自然界中的放電“皮卡丘”。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瞻星魚

體略呈方形,稍側扁。口大朝上。魚體黃棕色,散佈不規則的白斑。背鰭具黑斑,胸鰭大。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瞻星魚會將自己約46釐米長的身子埋在溫暖海域的沙床之中,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然後用胸鰭將沙子舀上來埋住它那位於頭部頂端的扁平的臉,而它那兩隻突出的眼球則不停地搜索那些毫無防備的小魚和小蝦。此時,瞻星魚的每隻眼睛後邊都有一個放電器官,它能發出高達50伏的電壓,足以擊暈靠它太近的大魚。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埋進土裡等待獵物的瞻星魚

象鼻子魚

象鼻魚,又名鸛嘴長頜魚、象鼻子魚。原產非洲剛果,幾乎遍佈非洲所有的河流、湖泊裡。象鼻魚全身為淺黑色或煙色,遠看像一把阿拉伯彎刀,尾部像刀柄,身體像刀刃,因有一條較長的"鼻子"而得名。其利用尾部皮膚內的"電脈衝發生器"連續發出電壓2伏、頻率為300次/秒的電脈衝。在其身體周圍,形成一個穩定的弱電場。所謂"電脈衝發生器",其實是一個梭形器官,位於尾部脊椎兩旁,發出的電力線在其頭部匯和。它遊動時,不擺動身體,所以一點也不會擾亂它身體周圍的電場。如果有大魚或有其它敵手在它身邊出現,象鼻魚身體周圍的電場就會受到干擾,電力線立即偏向對方,於是,它身上極其靈敏的感受器立即發出警告。 象鼻魚不僅靠它特殊的電場很輕易地避開敵害,而且也易於越過障礙,就像蝙蝠的回聲定位一樣。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還有很多魚也有它這樣的"雷達系統",例如象鼻魚的近親:裸臀魚,能感覺三乘以十的負九次方微安大小的電流變化。還有一種生活在中美洲海岸的大西洋裡刀魚,它尾部有放電定位器,它一般倒著遊動,用尾巴探測巖縫及水下洞穴裡的情況。

電鰩

電鰩是大家比較常聽到的海洋生物,是軟骨魚綱電鰩目魚類的統稱。由於會發電,人們叫它做活的發電機、活電池、電魚等。最大的個體可以達到2米,很少在0.3米以下。背腹扁平,頭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狀,像團扇。電鰩棲居在海底,一對小眼長在背側面前方的中間。在頭胸部的腹面兩側各有一個腎臟形蜂窩狀的發電器,它們排列成六角柱體,叫“電板”柱。電鰩身上共有2000個電板柱,有200萬塊"電板"。這些電板之間充滿膠質狀的物質,可以起絕緣作用。每個"電板"的表面分佈有神經末梢,一面為負電極,另一面則為正電極。電流的方向是從正極流到負極,也就是從電鰩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經脈衝的作用下,這兩個放電器就能把神經能變成為電能,放出電來。發電器最主要的樞紐,是器官的神經部分,電鰩能隨意放電,放電時間和強度,它完全能夠自己掌握。電鰩可以發電,並靠發出的電流擊斃水中的小魚、蝦及其他的小動物,是一種捕食和打擊敵害的手段。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世界上有好多種電鰩,其發電能力各不相同。非洲電鰩一次發電的電壓在22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電鰩一次發電的電壓在70~80伏,像較小的南美電鰩一次只能發出37伏電壓。電鰩的放電特性啟發人們發明和創造了能貯存電的電池。而且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醫生們常常把病人放到電鰩身上,或者讓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電的電鰩,利用電鰩放電來治療風溼症和癲狂症等病。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國和意大利沿海,還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風溼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後的海灘上尋找電鰩,當做自己的"醫生"呢。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電鰻

電鰻,裸背電鰻科的鰻形南美魚類。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是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輸出的電壓可達300~800伏,因此電鰻有水中的"高壓線"之稱。 它不是真正的鰻類,而與鯰形目的種類近緣。電鰻入選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盤點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電鰻的發電器的基本構造與電鰩相類似,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它的發電器分佈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身體的尾端為正極,頭部為負極,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電鰻肉味鮮美,富有營養。雖然它能釋放出強大的電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自有辦法捕捉。他們利用電鰻連續不斷地放電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補充豐富的食物後,才能恢復原有的放電強度的特點,先將一群牛馬趕下河去,使電鰻被激怒而不斷放電,待電鰻放完電精疲力盡時,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電鯰

電鯰原產地非洲剛果河,生性兇猛,怕光,夜間活動頻繁。體長一般50至60釐米。有記錄的最大體長122釐米,最大體重20千克,最大年齡10年。 體呈圓筒形,尖頭小眼,嘴部有三對須。體呈粉紅或灰褐色,體表常布有深色的斑點或斑塊。體裸露無鱗,無背鰭。特化的肌肉具有發電能力,受到刺激時,可瞬間發出200~450伏特的電力。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電鯰放電的主要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捕獲食物,以便自己生存下去;另一種是為了防禦敵人,保護自己。它施放出的強大電流不僅能擊死小的動物,甚至能擊死比它大得多的水生動物,難怪人們稱它為"水中高壓電"。

亞馬遜電蛇

太平洋深處有著能放射生物電流的電鰩和電鰻,現在亞馬遜河口發現一種從大洋深處游進來的電蛇。這種長約兩米的黑色電蛇樣子像普通的灰鼠蛇,但它放電的能量驚人,偶然觸人能使人心臟停跳而死亡。有人發現,它遊近一個浸在水中的河馬群時,河馬因受不了電流的擊打而嚎叫著上岸躲避。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研究人員用電壓表的觸頭搭在電蛇尾巴的放電部位,指針竟指向650伏,但是生物電散射面只有直徑3米,兩三斤重的大魚雖然能擊麻,但還能掙扎著逃走。電蛇也不能無限放電,兩小時後它的放電量會減弱。經研究發現,這條蛇自身有產生電、貯藏電、放射擊電的功能。

肯定會有人問,為什麼會放電的都是水生生物,我想可能是因為空氣的導電性很差,即便是潮溼空氣也需要超高電壓才有可能導電,陸生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演化出放電這一“技能”的意義不大,而沒有演化出陸地放電生物。不過都還只是猜想,比較自然界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物種沒發現呢。

自然界中會放電的“皮卡丘”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