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隨著疫情在全球多國多點暴發,

嚴防境外輸入

已經成為當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抗疫“大考”遠未結束,

如何守好社區防控的“最後一米”,

來看看濰坊新村街道的護“濰”特戰隊!

“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作為閉環管理的“最後一米”,濰坊新村街道第一時間啟動護“濰”任務,由7位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衝鋒在前,組成一支護“濰”特戰隊,代表了濰坊幹部的精氣神。


護“濰”特戰隊與相鄰街道建立聯動機制,24小時守候,時刻準備著對接好境外返滬人員的接收和服務工作。在保障面上平穩同時,聚焦世茂、香榭麗等外籍人士返滬率較高的區域,採用“兩兩搭配”工作制不折不扣落實接送要求。

這些可愛的“大白”來回奔波,已成為常態。“換班之後,一到家就是倒頭睡覺。”護“濰”隊長鬍延清說,“隨車護送的工作時間很難掌握,從集中留驗點送到居民區,一個來回往往就要兩三個小時,隨著入境居民增多,集中留驗點檢驗的時間加長,我們的工作時間也延長了。”


“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冰火兩重天,防護服溼了又幹


3月20日凌晨5點,街道疫情防控辦的姚志華、陳飈與濰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兩位醫生才剛結束第一趟護送工作,將檢測完的入境居民送到居民區。“把他們交接給居民區物業人員後,才發現由於防護服的原因,裡面汗溼的衣服都貼在身上了,一陣風吹來,感到徹骨的寒冷。”姚志華說。


“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為了做好防護,在出發前他們必須穿上封閉的白色防護服,戴上口罩和護目鏡。在全身密閉的狀態下,稍稍一活動,就會汗流浹背。在凌晨時,由於氣溫下降加上戶外的風,瞬間成為“冰火兩重天”。


“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退伍不褪色 ,“疫”前顯本色


3月20日下午2點,信訪窗口響起“嘀鈴鈴”的電話鈴聲,信訪辦值班幹部楊雯琪接起後,發現竟是一通關於境外人員接送專班的通知,要求其隨時準備前往臨時集中留驗點接居住在本街道的回國人員。沒有絲毫猶豫拖延,楊雯琪果斷回覆“好”,穿上防護服,時刻做好準備。


當天晚上楊雯琪與他的“大白”小夥伴們接回了4位居民,其中2名為日本籍人士。在接到居民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需要對其進行詢問登記,但由於護目鏡上起了霧,無法與日本籍人士順暢交流。這讓社區醫生犯了難,又不能脫下防護鏡交流。楊雯琪見狀,主動請纓,打開翻譯軟件,當起了“臨時醫生”的角色,化解了這場“護目鏡”危機。


楊雯琪既是黨員,又是退伍軍人,他說:“我是一名軍人,若有戰,召必回!”


“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我是“90後”,義不容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3月21日下午2點,“90”後黨員倪吉成和隊員周正華接到護送任務後,立即與派出所民警抵達集中留驗點,對接現場工作人員、瞭解流程及進度。


“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他們一邊做好指引工作,一邊幫助入境居民搬運行李箱,並幫助安撫居民情緒。根據此前規劃好的返程路線,電話告知對接的居民區工作人員,做好居家隔離安頓工作。

當居民對他們的護“濰”行動表示感謝時,倪吉成靦腆地擺擺手表示不用謝,並給了一個信心十足的OK手勢,祝願他們順利完成隔離。


“60後”爺叔偶遇“00後”蘿莉


3月22日深夜10點多,另一名護“濰”隊員婁申濤接到了一位孤身從英國回來的“00後”留學生。婁申濤看著這個留學生揹著偌大的書包、拿著沉重的行李,他心生“父愛”,立馬接過行李,幫忙搬運。

婁申濤表示,“我家孩子都30歲了,而這個小姑娘才17歲,她孤身一人,歷經70多小時輾轉回國,實在不容易,希望我們的關心和愛護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傳遞下去。”


“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浦東這支護“濰”特戰隊守好社區防控“最後一米”


從集中留驗點接人,再送往轄區內各個居民區,這樣的“接力跑”每天要迎來近20位社區居民。每一次都要確保做到“面對面”交接,“點對點”護送到位,一環扣一環,確保“一個不漏”的閉環管理。


除了溼了又幹的防護服,速食泡麵、火腿腸也是他們的“常備餐點”,沙發、椅子更是他們的“睡覺地點”。每一次護送回來後,他們困了就躺在沙發、椅子上……等待著下一次護“濰”任務。從黑夜到白天,他們是疫情防控的後勤保障部隊,更是捨己為人的護“濰”特戰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