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保持年輕的飲食祕笈,你也能做到!

新冠疫情發生的這段時間,一位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且做出重大貢獻的84歲老人備受矚目,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想必不少人以前也聽過鍾南山這個響噹噹的名字,但很少有人識得鍾院士的真面目。

當這位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的學者出現在網絡媒體平臺時,你很難把他和一位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劃等號。“鍾院士有84歲?可他看上去就像六十多歲。”相信不少人都會發出類似的驚歎。

鍾院士曾受邀在一次“美食與健康養生”演講中分享過自己保持年輕的秘訣——“養生之道,莫先於食”。即便在鍾老這個健身達人的眼中,飲食對健康的影響力也是其他因素比不了的。那我們趕緊來一探鍾院士的飲食秘笈、並從營養學的角度做一些解讀吧!

鍾南山院士保持年輕的飲食秘笈,你也能做到!


鍾院士也在提倡七分飽

鍾南山院士認為,長期過飽可能會導致大腦早衰,引起記憶力下降,老年痴呆等。的確有研究提示短期熱量限制似乎對老年人群的記憶力有一定改善。關於七分飽的話題,我們也說過不少。大規模人群研究結果提示熱量限制對控制體重、預防慢性病、延緩衰老頗有益處,近期《Cell》期刊上的一項發表更是從細胞分子層面證實了熱量限制對衰老標誌物的逆轉潛力。


強調要吃好早餐

他的早餐非常豐盛:1碗紅豆粥,1杯泡了粗糧餅乾的牛奶,幾片面包,1個雞蛋,1片芝士、2個橙子。整體來看,早餐的供能仍以碳水為主,粗糧雜豆這樣的低GI碳水佔到了大多數,延長飽腹感,持續緩慢分解葡萄糖;像鍾老這樣的高強度腦力勞動者,大腦對葡萄糖的需要量也很大。橙子中豐富的單糖保證了機體能快速獲得能量,水果中的維生素、多酚更是抗氧化、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的法寶。雞蛋、芝士、牛奶提供充足蛋白質、鈣以及維生素D,維護骨骼健康。

鍾南山院士保持年輕的飲食秘笈,你也能做到!


合理分配、多樣飲食

鍾老也在響應膳食指南的建議,遵循“早好午飽晚少”的原則:早餐要吃好,以果蔬豆奶蛋為主,攝入熱佔30%;午餐要吃飽,以肉魚禽蛋豆為主,攝入熱能佔40%;晚餐要吃少,以雜糧五穀類為主,攝入熱能佔30%。

在飲食方面,鍾老也有自己的見解。水果供能快、微量營養素豐富,放在早餐,開啟一天代謝的大門;豆類不僅植物蛋白豐富,其中大豆皂苷、植物固醇對改善血脂血壓也有幫助;至於晚餐,鍾老則選擇一些升糖緩慢的雜糧。

鍾南山院士保持年輕的飲食秘笈,你也能做到!

鍾老主張少吃豬肉等“紅肉”,食用紅肉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他認為健康美食來自於均衡的營養搭配、新鮮優秀的食材、健康的烹飪方法、營養容易被吸收的食物。清蒸魚、白灼河蝦、鹽水菜心、魚頭豆腐湯、雲吞麵等,是鍾老喜愛的食物。而煲仔飯、臘腸、燒鵝等,他認為這些食物雖然美味,偶爾吃吃可以,但不宜常吃。


少“鹽”多“粗”

鍾院士指出“高鹽”是國人飲食不當的第一殺手,應嚴格將每天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內。

五穀雜糧的口感不好,但卻能彌補精米細面無法補充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預防“三高”疾病和腸道腫瘤。WHO推薦每人每天吃125克雜糧,如果將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麵替換為雜糧就可以接近這個目標。

鍾院士也是凡人,他也不愛吃粗糧,但為了健康總要逼著自己吃點,他笑稱自己把雜糧當“藥”吃的。而健康的人生或許就是“吃點不愛吃的食物,做點不愛做的事兒,看點不愛看的書吧!”

【克拉營養研究院】國家註冊營養師團隊打造的科普平臺。因為愛,我們在乎您的健康;因為專業,我們與您分享知識。在您有任何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在這裡!


參考文獻:

1、Witte AV, Fobker M, Gellner R, Knecht S, Flöel A. Caloric restriction improves memory in elderly human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Jan 27; 106(4):1255-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