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蒿子粑粑,把春天吃進肚子裡

三月三,是中國古代的“上巳節”,從這一天開始,春色愈濃。

武漢的櫻花已經開到了最盛,野外的青蒿也已漫過山頭。因為疫情,我們遺憾地錯過了櫻花的美麗,所以現在,我們更要珍惜時令對我們的賜予—青蒿。

一口蒿子粑粑,把春天吃進肚子裡

青蒿,又稱蒿子,生長於江南一帶,在生活環境相對貧瘠的過去,古人常以它為主料,製作蒿子粑粑,用來果腹,隨著發展,漸漸有了三月三,吃蒿子,保平安的習俗。野生的青蒿,能抗瘧、抗菌、抗寄生蟲、解熱、亦能提高免疫、減慢心率,還有抑制心肌收縮力,降低冠脈流量的作用,是既健康又美味的一種食材。

一口蒿子粑粑,把春天吃進肚子裡

蒿子粑粑的口感柔潤香糯,其中還蘊含著春季獨有的青草香味,能滑過舌尖,在我們口中散開,然後緩緩流入胃中,只要一口,就能將春天吃進肚子裡。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蒿子粑粑具體的製作方法吧:

一、採摘

因為市面上很少有能直接買到的蒿葉,所以一般都需要我們去野外採摘。其實,一場春雨過後,我們就能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很輕易地找到它們,在採取時,選擇葉與莖部即可。

一口蒿子粑粑,把春天吃進肚子裡

二、清洗

這一步,要同時去除蒿葉的根蒂,黃葉,以及當中的雜草。用清水仔細清洗蒿葉,一定要反覆過水,至少三遍,野外的蒿葉會夾帶細小的沙粒與灰塵,所以清洗這一步,要越乾淨越好。


三、處理蒿葉

這一步的關鍵就兩個字:“錘”與“揉”。

“錘”,就是用錘子錘出蒿子的汁水。把蒿子一小撮一小撮的放在石頭上,慢慢地用小錘子將蒿子的葉子和莖稈錘碎,便於後面的製作。

“揉”則是將錘好的蒿子進行揉捻,揉的目的是讓蒿子更加均勻細膩,這樣做出來才會有好的口感。由於春季初生的蒿子很嫩,揉的時候,不能過於用力,否則蒿葉中的汁水完全流失,做出來的蒿子粑粑就沒有了春天的味道。

一口蒿子粑粑,把春天吃進肚子裡

四、製作

萬事俱備,最後一步,我們只需將糯米磨成粉,摻水,加入已經處理好的蒿子,揉成麵糰,再捏成一個個圓餅,裡面可以添加臘肉,然後放入鍋中用油煎熟,有條件的話,也可上籠屜蒸熟。

一口蒿子粑粑,把春天吃進肚子裡

剛做好的蒿子粑粑是最香的,雖有些燙,輕吹兩口氣後,小小的啃下一角來,春天的氣息便能在嘴裡破開,猶如一陣溫暖的春風,熱熱的,香香的,對於很多南方的朋友來說,這不僅是蒿子粑粑的味道,更是記憶中,兒時春天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