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


先簡單看一下國內外疫情的情況。


國內每日新增病例,基本來自境外輸入。這其中包括,90%的國人,40%的留學生。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現在,控制境外流入成了當務之急。馬上,有兩個政策隨之而來。


1、非中國國籍,全面禁止入華。

2、一週一航班,一國一航班。


網上最近也滋生起一種過激的情緒,對留學生傳遞出一種偏見:


“建設祖國沒有你,千里投毒你第一”

“都準備移民的人,回來幹什麼?”


當然,認為外面的月亮比較圓,瞧不起故鄉的人有沒有。有,但也絕對只佔極低的比例。


絕大多數都是念著祖國的好,指著為國家、為世界做貢獻,哪怕身在海外。


在生死攸關的時候,誰都是最俗的那一個,不至於抱以任何過激的偏見。這場小戰還得靠嚴格的制度和多方的配合,才能共同戰勝。


國外方面,美國今天正式成為全球確診數最多的國家。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成功奪“冠”,特朗普一舉獲得預言家稱號。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然而,美國當地並沒有全面實行各地區的封鎖,對人員的流動限制仍相對鬆散。川普的態度也很明確,強調保命的同時,要

保經濟。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美國近來貨幣寬鬆政策不斷,錢流動起來了,人和消費也得跟上。


股市對接的基本都是實體,指著生產和消費停滯的大前提,來保股市、保市場,純粹在建空中樓閣


降息、QE量化寬鬆,這些大放水,不讓實體與之配套,讓經濟運轉。最後只能變成一個堰塞湖,產生系統性級別的經濟危害。


堰塞湖效應:


一旦堰塞物承受不住湖水的強大壓力而遭受破壞,湖水便撕開堵塞物傾瀉而下,形成洪災,衝擊力極其危險。


這個“湖水”,就是指錢。


定投,現貨,短線,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上次說到定投,有朋友回覆道:李笑來說定投是上上策,貌似跟我所認為的“下下策”相悖。


策略在不結合執行人自身情況之前,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無論是定投、現貨、短線、合約,都只代表一種策略的傾向。


舉些例子。


假設對各種消息面,技術面,以及整個大局勢的判斷能力,超乎常人。甚至還手握最前沿的消息和資源,這時候做短線,或者做合約,能讓投資效率最大化。


有這種能力,還去定投,一定顯得很多餘。


而定投能讓哪部分群體受益呢?


大概是決策能力差,對市場的認識相對不足的人。完整的一套定投,大概率能令他們在每一輪週期裡實現盈利。


這是由於整個市場存在極大的波動性,定投過程中能不斷拿到廉價的籌碼,這或許是定投的精髓和本質所在。


每一種策略,實際上都有相對應的能力要求,也同時要作出某些代價犧牲,風險係數也各不同。


定投,現貨,合約。任何一種策略,是不是賭局、賭運,不由策略本身決定,而是由執行人的主觀意識決定。


如果對整個市場毫無判斷力,非常的懵懂。現貨和定投,對這部分人來說,本質上是沒區別的,都是賭。


最近聽到一種聲音,說囤了不少個1萬價位以上的比特幣,被套了許久。從而得出一個結論,說囤幣不靠譜,合約才靠譜。


那,這是不是現貨策略本身的問題?不應當是策略執行是否合理的問題麼?


比特幣10年的生命週期裡,站到1萬價位以上的時間有多少呢?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黃線以上,代表價格1萬以上。事實上,次數很少,持續區間很短。


當然,今年有個週期性事件——減半,很多人都認可這或許是大牛市的啟動點。


假設比特幣能到2萬美元,均價1萬的籌碼,能翻倍盈利,這不假。但是,大牛市來與不來,不靠主觀臆斷。


各種模式、玩法、信號,推動投資者的情緒,進而讓真實的大量資金流入,才能助推形成一輪牛市。


所有的市場變動和趨勢,最終背後都會被真實數據支撐和左右。


最終,能不能像國內外媒體所言,到達新的價格高度,如10萬、100萬。都需要結合新人流入,包括資金流入,導致整個市場的體量和規模的擴充,來判斷。


與其賭比特幣1萬至數萬之間的價差,為何不等等,前段時間5000入手,賭比特幣重回9000,甚至1萬以上。


哪怕粗略的看,哪個概率更大呢?


想想李老師這一輩人,是如何暴富的?是從比特幣幾百幾千一個,到幾萬甚至10萬一個,靠令人咋舌的超高收益率暴富起來的。


這其中必然伴隨倖存者偏差


所謂倖存者偏差, 是指他們或許只知道比特幣這玩意兒,具有極強的顛覆性。至於真的能漲那麼多,內心不一定有這個底。


李笑來之所以被稱作李老師,他是新東方英語老師出身,出過多本暢銷書,比如《韭菜的自我修養》。在疫情這段期間,還折騰起了直播。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這跟老羅加入抖音,走上帶貨道路很相像。能吸引流量和注意力,經一輪有效轉化,或多或少都能帶來變現。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李老師的業務有多廣呢,出書、開課,群收費,投資項目。這些終歸到底,都是一種認知變現。


我很怕很多人誤以為,李老師是靠“傻傻”的定投來掙錢的。


去年10.24之後,李老師趕著全民區塊鏈普及,出了本區塊鏈小白書,裡頭還不忘推廣自家的Mixin


美國病例拿第一,川普不忘保經濟|定投、合約,什麼是最佳策略?


這段疫情期間,李老師又藉著線上潮,搞直播。在群裡瞭解到,李老師也有在推廣BOX。


BOX是指BOX Token,由0.0001個BTC、0.15個EOS和0.0008份XIN組成。


這些錢,都是認知錢。


定投是上上策還是下下策,取決於使用者。不靠自身認知,僅靠運氣的定投法,大概率是一個被割被套的下場。


認知範圍之外的錢,很難掙到,除非靠運氣。


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變現;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缺陷。


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時,世界有無數種方式來進行收割,直到認知和財富相匹配。


這套用在合約上,是一樣的。


我也很怕有些人,把合約的盈利,完全當做一種認知變現,而忽略了運氣在其中的佔比。


全面的認識自己,和看清市場,都是投資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