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同蒲铁路213曲线的来历

1928年,阎锡山决定靠自己的力量修同蒲铁路。当时,需要大批铁路建设的专业人才。我祖父刘淑彭毕业于德国人在太原开办的铁路学校。历经多年实践,能熟练操作水平仪和经纬仪,计算出准确的数据。所以,应邀出任同蒲铁路线的测绘工程师。

北同蒲铁路213曲线的来历

1929年春,同蒲铁路线的勘测工作全面铺开。当时的铁路指挥部,把北同蒲铁路线原平到朔县的测绘任务交给我祖父。我祖父深感担子不轻,因为这是北同蒲铁路线的核心地段。特别是轩岗至宁武,山高、路窄、弯道多。无论是测绘乃至施工,都面临很多困难。但我祖父能以大局为重,还是承担下来。

北同蒲铁路线,按设计要路过神山村北。因我祖父是神山村人,理应关心神山事。所以测绘前,在相关人员陪同下,回村实地考察了一番。如果铁路走直线到大牛店,因坡度大,路基加高,要毁掉神山村北的百亩良田。祖父心想,土地是庄户人家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万万不能让村里的乡亲们蒙受损失。另外,还有楸树茔及贾静和家族等名望祖坟,也得易地。他边踱步边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铁路绕道干河走曲线,才能保住神山村北这一方水土。于是更改原先设计,测绘时以下神山村外为半径起点,铁路线经干河到大牛店。形成了213公里的圆曲线,为神山村办理一桩实事。(213公里是以大同为铁路线起点,到神山村曲线正好213公里。)

我祖父,处事低调,一生凭技术吃饭,从不张扬。我记述的他这段工作经历,是他晚年时对我口述的。今写此文,别无他意,旨在还历史真相,以示后人。

北同蒲铁路213曲线的来历

作者简介:刘耀里 又名耀文,生于1942年,上神山人,从小读书,初中毕业后参军,复原后在原平铁路工务段从事工会工作,现已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