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龍頭哄擡口罩機價格,20天訂單賺來1年營收,CEO趁機非法減持


鋰電龍頭哄抬口罩機價格,20天訂單賺來1年營收,CEO趁機非法減持

生產口罩機,本想打一場“翻身仗”,卻落了個一地雞毛。

  如今因為疫情防控,口罩需求暴漲,口罩機成為“印鈔機”,很多公司紛紛入局也想分一杯羹。

  但有的公司在獲得不少訂單的同時,也陷入亂象。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本來主攻鋰電設備的贏合科技,也加入生產口罩機的行列,可最近,這家公司不僅被客戶堵門,還被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據媒體報道,贏合科技成立於2006年6月26日,是國內動力電池智能自動化設備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產品涵蓋模切機、疊片機、自動組裝線、注液機、自動化物流系統等,2015年登陸深交所。

  從公司的產品積澱來看,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的贏合科技轉而生產口罩機,本不是太難的事情。

  事實也是如此,媒體稱,“

在短短15天內”,贏合科技就完成了第一批平面醫用口罩全自動一體機的研發及生產。

  很快,贏合科技嚐到了“印鈔機”的甜頭。在生產口罩機的一個多月裡,贏合科技股價從2月3日36.80元/股的收盤價,在3月10日暴漲到71.05元/股,上漲了93%。

  更讓人驚歎的是,僅僅是今年2月的20天內,贏合科技接到的訂單量就達到1700臺。按照價格、數量計算,這些訂單能給贏合科技帶來8.5億元至20.4億元的營收。

  要知道,據贏合科技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16.7億元。這意味著,20天內接到的口罩機訂單所帶來的營收,能頂上市公司2019年半年至一整年的營收。

  看起來,贏合科技抓住了一個“風口”,營收將會激增,但誰也沒想到,交付時間卻成了短期無法跨越的“鴻溝”。

  整個2月,贏合科技口罩機的產能是123臺。媒體算了一筆賬,按照這一速度計算,

之前接到的1700臺訂單,要到2021年4月才能全部交付。

鋰電龍頭哄抬口罩機價格,20天訂單賺來1年營收,CEO趁機非法減持

  客戶意識到交付問題後,從全國各地趕到惠州科技產業園,於3月3日,堵住贏合科技的大門。最終,公司給出一個應對方案:“願意等的客戶,可以繼續等待;等不下去的可以選擇退款。”此外,“等待的客戶還需要簽訂一個協議,採購者自帶工程師、自己裝配、自行調試,一旦機器售出,贏合科技不負任何責任。”

  如果說贏合科技對交付問題的應對方案,多少緩和了與客戶的緊張局面,那麼,口罩機價格問題,則讓這一切雪上加霜。

  3月13日,廣東省相關部門發佈第三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贏合科技旗下子公司涉嫌哄抬口罩機價格,遭到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對此,贏合科技董秘回覆,口罩機設備被炒買,是少數客戶自己的行為,和公司沒有關係。

  而3月18日,贏合科技前CEO於建忠又收到警示函。警示函顯示,1月6日,於建忠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贏合科技股票3.75萬股,

但減持前沒有披露減持計劃。不僅未公開披露,減持9天后,於建忠乾脆辭掉CEO職位。

  其實如今亂象迭出,背後卻是贏合科技放手一搏的苦楚。2019年,贏合科技“蹭”上電子煙的風口,卻因政策突變,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揹負如山壓力。這一回,生產口罩機,本想打一場“翻身仗”,卻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

  頻頻跨界接連追逐市場熱點,卻落了個一地雞毛,原本的鋰電設備龍頭贏合科技會不會痛定思痛?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