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文 | 張超

這張充滿爭議的照片,讓全世界看到了慘絕人寰的1993年蘇丹大饑荒。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飢餓的蘇丹》

可是時至今日,仍然有2.57億非洲人在餓肚子,其中還包括了6000萬兒童。

2019年,非洲大約有40萬人死於飢餓。

在南蘇丹,部分地區深陷饑荒,當地人在沼澤地裡泡上一整天,只為尋找一塊睡蓮根莖果腹。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南蘇丹的人們在沼澤裡尋找食物

2017年,肯尼亞巴林戈縣發生大饑荒,一位母親整整四天粒米未進,乳汁乾涸之後,只能給三個月大的嬰兒餵食濃茶。

有力氣走路的人,靠採集野果養活全家,但這種野果富含毒素,經數小時水煮也無法清除乾淨,老人孩子吃完後常會腹瀉嘔吐。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一位70歲的老人,三天沒有進食,吃下野果後反覆腹瀉而死,另一位80歲的老人,等不及吃上一口野果便活活餓死。

牲畜只有草吃,餓到皮包骨頭,一頭原本能賣3000肯尼亞先令(約200元人民幣)的山羊,最後只能以500先令(約33元人民幣)出售。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牛也餓得骨瘦如柴

未來的情況,也許只會更糟。

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將增加13億人口。

與此同時,非洲的農作物產量卻在持續走低。

肯尼亞發行量最大的《民族日報》估算,到2050年,非洲主要農作物玉米的產量可能下降40%。

饑荒問題,農業生產,仍是事關非洲未來的頭等大事,也催生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比如——共享拖拉機。

極度落後的農業生產力

今天的非洲,絕大部分地區仍停留在依靠人力畜力耕作的傳統階段。

肯尼亞農民梅納就有一手種玉米的絕活,憑藉20多年來積累的經驗,他至今保持著每英畝收穫3.5噸玉米的傲人紀錄。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肯尼亞農民梅納

然而,整個肯尼亞只有一個梅納,全國的玉米平均生產水平只有每英畝0.68噸,遠遠低於每英畝2噸的全球平均水平。

而在農業高度現代化機械化的美國,玉米平均產量達到了每英畝4.5噸。

畝產水平極低,再加上肯尼亞近80%的玉米生產都來自小農戶(10英畝以下),所以大部分肯尼亞農民每季收入不超過42000先令(約合2800元人民幣)。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肯尼亞玉米產量低

務農辛苦,又賺不到錢,肯尼亞年輕農民紛紛進城。哪怕當個普普通通的建築工人,一個月都能賺到15000先令(約1000元人民幣)。

年輕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又加劇了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因為人手不足,肯尼亞玉米種植時間通常會晚於最佳時間30天,而每晚種一天,又會損失大約1.5%的產量。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肯尼亞傳統的耕種方式

肯尼亞農民也普遍缺乏旋耕、翻耕的機械化工具,導致土地持水保肥能力持續下降,一旦發生旱災,玉米產量往往會下降40%-60%。 

95%以上的非洲農業都依賴天然降雨,而全球變暖又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

斯坦福大學曾有一項研究,發現在雨水充沛的情況下,如果氣溫升高1攝氏度,非洲65%的玉米種植區將減產;而在發生乾旱的情況下,如果氣溫升高1攝氏度,75%的玉米種植區將減產,且減產幅度至少為20%。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非洲農業看天吃飯

不斷增加的人口,和持續走低的糧食產量,正成為非洲面臨的最大挑戰。

用不起拖拉機那就共享吧

要解決非洲的饑荒危機,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唯一的出路還是提高機械化水平。

一塊原本需要手工耕種40天的田地,用拖拉機只需要8個小時,如果用拖拉機加雜交種子,同一塊玉米地單產可以提高4倍甚至更多。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傳統耕種方式和拖拉機耕種

問題在於,非洲農民平均年齡為60歲,普遍不具備掌握機械化生產的能力,就算有能力學,也付不起買拖拉機的錢。

在肯尼亞,一臺最便宜的兩輪手扶拖拉機,也要賣20萬先令(約14000元人民幣),普通農民不吃不喝要存5年。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一臺二輪拖拉機可以引起圍觀

貸款更不現實。農民能夠抵押的只有一小塊地,銀行通常要收取30%的利息,並要求一年內還清餘款。

就算農民砸鍋賣鐵買了拖拉機,因為耕地面積太少,也是“用一天放半年”,更何況在非洲大部分地方,拖拉機做一次維修保養,通常要提前幾個月預約。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修理拖拉機

因此,全世界每100平方公里就有200臺拖拉機,而肯尼亞只有13臺,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同樣如此。

非洲農民為用不上拖拉機發愁,拖拉機制造商則苦於造了拖拉機賣不出去。

美國人奧利弗跑到尼日利亞創業,本打算製造低成本兩輪拖拉機賣給非洲農民,不料恰逢尼日利亞經濟衰退,貨幣大幅貶值,拖拉機的價格漲了一倍,創業項目眼看就要夭折。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美國人奧利弗

奧利弗臨機一動,決定在非洲複製優步模式,於2014年在尼日利亞推出了共享拖拉機業務。

如今,這項名叫Hello Tractor的業務已經在肯尼亞和尼日利亞遍地開花,農民親切地稱之為“拖拉機優步”。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Hello Tractor官網

農民帥布是Hello Tractor的忠實用戶。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原本每逢農忙,他要花不少錢僱傭人工犁地,現在卻只要拿著阿爾卡特功能機發條短信,鎮上的美女拖拉機手瑪麗安就會駕著二輪拖拉機趕來耕地。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帥布對Hello Tractor的服務非常滿意,一來有了拖拉機幫忙,再也不會誤了農時,耕地成本也變便宜了,二來,他還有機會跟美女拖拉機手搭訕。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拖拉機手也會求五星好評

瑪麗安是Hello Tractor認證的個人加盟者。

此外也有大型拖拉機供應商或租賃商加盟,他們通常提供中小型四輪拖拉機或兩輪拖拉機(65馬力以下),並配有專門的拖拉機手。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為了吸引加盟,Hello Tractor為拖拉機免費安裝了GPS,拖拉機主可在後臺隨時跟蹤拖拉機的位置、路線、油耗甚至保養情況。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為了吸引農民使用服務,Hello Tractor提供三種“叫機”服務。

普通農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下載APP呼叫;像帥布一樣使用功能機的農民可以通過短信呼叫;連手機都不會用的農民則可以通過預約代理商呼叫。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大部分非洲農民沒有信用卡,所以Hello Tractor接受現金、話費餘額等多種支付方式。

跟優步一樣,農民也可以給拖拉機手的服務打分,分值同樣會影響拖拉機手的接單率。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因此,肯尼亞、尼日利亞的拖拉機手們耕完地後,通常都會衝著農民們大喊,“老鄉,麻煩給個五星好評!”

在尼日利亞,Hello Tractor管理的拖拉機已經超過了1萬臺,75%的新增拖拉機都會在Hello Tractor上註冊。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在肯尼亞,也有超過500個大小加盟商或個人加盟商加入了平臺。

現在,農民只要支付每英畝30美元的費用,就可以用上共享拖拉機,耕地效率提高了40倍,成本比僱傭人工便宜三分之一。

拖拉機的利用率也大幅提高,平均每臺拖拉機年耕地面積可達620英畝。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拖拉機手在耕地

目前,Hello Tractor已經服務了超過2萬名非洲農民,幫助農作物增產200%,未來5年有望多創造3700萬噸的糧食。

唯有技術可以拯救非洲未來

事實上,非洲擁有世界上65%的未開墾耕地,且淡水資源豐富,日照充足,農業生產潛力巨大。

要充分挖掘非洲農業生產潛力,唯有加快提升技術含量。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非洲人民很歡迎先進技術

目前,世界銀行正在非洲探索智能灌溉設備,可以基於土壤傳感器和後臺分析減少灌溉用水並提高作物產量。

在肯尼亞,世界銀行還通過衛星進行天氣分析和監控,讓當地農民能夠適時調整耕種節奏。

而在最關鍵的機械化普及率問題上,共享拖拉機已經探出了一個非常可行的普惠方案。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在加納,一家叫Trotro Tractor的共享拖拉機公司直接複製了Hello Tractor的商業模式。

在埃塞俄比亞,一家叫GreenAgro Solutions的公司在阿西平原上推廣起了共享聯合收割機,每年9-10月都忙得不可開交。

共享拖拉機的出現,也讓部分非洲年輕人看到了回家工作的希望。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有數據預測,到2035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非洲年輕人能夠找到正式的有薪工作。


在非洲,每一臺共享拖拉機都對得起五星好評

而農村“共享經濟”的出現,一方面讓農業活動收入增加,促進了年輕人的迴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各個“技術崗位”的需求,拖拉機手、聯合收割機駕駛員、代理商……

未來5年,農村“共享經濟”有望提供超過200萬個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

“共享經濟”,正在改變非洲農業的現在,拯救非洲大陸的未來。


  • 參考資料:
  • STANDARD Digital:Hello Tractor: How a Nobel winner inspired our ‘Uber for farmers’
  • NPR:Meet A Tractor That Can Plow Fields And Talk To The Cloud
  • Forbes:Meet The Social Entrepreneur Behind Africa's "Uber For The Farm"
  • Daily Nation:Why technology will disrupt and transform our agriculture
  • Vox.com:20 million starving to death: inside the worst famine since World War II
  • ReliefWeb:Deaths reported as drought worsens across the country
  • Farmer’s Weekly:The digital sharing economy: a cheaper way to mechani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