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可探索在三峽庫區等地開展水庫淤積砂綜合利用試點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五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各地切實保障砂石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在符合安全、生態環保要求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綜合利用廢石、礦渣和尾礦等砂石資源,實現“變廢為寶”。同時鼓勵利用建築拆除垃圾等固廢資源生產砂石替代材料,清理不合理的區域限制措施,增加再生砂石供給。

3月27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對《指導意見》進行解讀時建議,可充分利用行業“吃幹榨淨”的特點擴大砂石來源。統籌開展河砂開採和河道治理,促進疏浚砂利用,增加資源供應。探索三峽庫區等開展水庫淤積砂綜合利用試點,建立水庫淤積砂綜合利用機制。鼓勵和支持綜合利用廢石、礦渣和尾礦等砂石土資源,實現“變廢為寶”。鼓勵利用建築拆除垃圾等固廢資源生產砂石替代材料,增加再生砂石供給。

中國環境科學院環境生態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萍說,2016年以來,砂石行業價格出現波動式上漲,一方面,我國主要江河年輸砂量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另一方面,市場砂石需求持續增加,替代砂源保障能力薄弱。

何萍認為,《指導意見》提出的推進廢石尾礦安全綜合利用、建築拆除垃圾等固廢資源製造再生砂石、工程施工採挖砂石統籌利用以及推廣鋼結構裝配式建築4種砂石替代方式能夠有效解決砂源替代問題。

我國每年產生數十億噸尾礦、廢石,利用尾礦和廢石生產砂石骨料,既可減少對一次資源消耗、彌補天然資源不足,又能實現固廢資源化利用,減少堆存、填埋佔地及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

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各類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堆存量超過百億噸,其中各類礦山的尾礦堆存量超過50億噸,僅鐵尾礦就達15億噸;2017年城市建築垃圾超過27億噸;2019年全國鋼產量近10億噸,鋼渣達2億噸,綜合利用率僅30%左右;磷化工行業產生的磷石膏堆存量超過7億噸,並且以每年5千萬噸的速度遞增。

何萍指出,推廣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利用,以工業固廢為原料生產砂石類產品,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工業固廢堆存佔用土地等生態環境問題,同時也可以作為砂石市場的一個重要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