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近日清華一90後碩士的簡歷在網上瘋傳

並引發HR界, 投資界, 學生黨等各路討論

這封簡歷的不同之處在於: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專門設置一頁展示深厚的人脈關係

1

簡歷難道是人脈大賽?

該生從學術界、產業界、金融界和政府部門一一羅列出了人脈,還重點做了一些註釋,比如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同學、校友等。可以說是非常替面試官著想了。但被簡歷點名的當事人卻是是一臉懵逼,表示根本和簡歷作者不熟,只是一面之緣。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事後,簡歷的當事人也發現自己這麼寫有所不妥,迅速進行了糾正。

有人認為:人脈作為職場人士價值的一種體現,在簡歷中大篇幅的描述雖是一種創新之舉,但的確能更全面展示自身,應當鼓勵。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但我覺得,在要求簡潔的簡歷中,還大篇幅地描述人脈關係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反倒掩蓋了自身在專業技能和工作履歷上的亮點。

現在擴展人脈的渠道太多了,各種課堂、沙龍、會議,但在沒有感情基礎的前提下,這些拓展的人脈真的就靠譜嗎?人脈不人脈,全拼綜合實力。一些所謂人脈,看似全線飄紅,實則虛假繁榮。

2

殘酷,簡歷其實會被劃分等級

給大家還原一個典型外資九大投行+麥肯錫的分析師挑選簡歷的真實經歷:

“8月的一天,我突然發現桌子上多了一本白皮書,一開始還以為是上市報告,拿起來一看才發現是今年秋招的應聘簡歷,而且還不是所有的學校,僅僅是來自我的母校的的就做成了這麼厚本書。再一看,哎喲喂,兩天後就討論,請大家每個人各自挑選出5份。近500多份簡歷,你叫一個每天工作18小時的搬磚工抽出時間一份份看簡歷,怎麼看?那就只能以高標準嚴要求快速過了,除非我認識你。而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其實就是幾點:GPA 3.5以上,有過相關項目實習經歷,或者是大牛人(高分,有很多領導職位和課外活動的),體育超超超好者(比如你是參加全美大學籃球賽冠軍隊的),或是有不尋常的經歷的(像是參加過兵打過仗的), 這不,真有一位UCLA數學系的童鞋扛起AK47去利比亞參加反武裝鬥爭了,他把這段“獨特”的經歷寫成了Internship。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圖片來源:UniCareer學員願意公開的簡歷

簡歷在五百強HR眼裡從教育經歷其實就開始劃分等級:

一檔:北清復交 + 海外名校(G2+藤校)

二檔:985+211+澳洲G8+英國G5+北美前80+歐洲10

三檔:雙非一本+其他海歸

四檔:二本

Uni醬沒有任何學歷歧視的意思,以下所有簡歷,選自知乎/學員願意的公開簡歷,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警醒和思考,為保證公平起見,今天評價的簡歷都被歸檔,每一檔中,都會挑選出好的、不好的這兩種類型簡歷,不會光在名校裡挑好簡歷,也不會光在差學校裡挑爛簡歷,來刻意營造出對比。

3

清北簡歷PK一本學生簡歷

再來看一份雙非的一本,這位同學是在知乎《北大學生簡歷PK三本學生》的文章裡提到的典型的簡歷例子。成績沒有寫會被HR默認績點在3以下,哪怕寫了百分比可能也證明不了作為學生你的本職工作做得不好的根本問題。

或者我們可以認為這位學生的態度是草率的, 因為餐廳服務員的校外打工經歷,並不是我們希望在簡歷上展現的實習。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而北清復交的簡歷確實很多,但是差別也很大,有的幾乎一個相關實習沒有,有的在某一細分領域已經積累了至少2份實習經歷: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再看這一份雙非學生的簡歷,創業大賽是名企HR非常看重的比賽,這代表了求職者的主觀能動性,說明這是一個不需要鞭策並且結果導向的人。高下立判:

活久見, 清華研究生用“人脈”寫簡歷後遭扒皮!


這人的優勢不在於他的專業技能有多強,因為證書那一欄並不算出彩。但看看他的實習經歷,幾乎是從大一起就開始實習了。

這意味著他大學四年下來,至少要比一般同齡人多積累出3年以上的職場和社會經歷。這就是優秀學生對於實踐的重視,實習是掌握硬技能的關鍵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