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熟就採摘,泡完“藥水”才出售,國內大量種植,依然要進口

現代社會農業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但是要吃到自然成熟的水果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能方便水果運輸,保證足夠長的貨架期,很多水果在沒熟的情況下就摘下來了,然後再打包運往世界各地。咱們常吃的香蕉,就是典型的提早採摘例子,在果皮還是綠油油的時候就摘下來了,堆放在一起,等待收購商過來買。在收購商裝車之前,蕉農們會把香蕉放入水池中泡一泡,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水池裡的水是乳白色的。

由此出現了許多爭議,人們認為泡香蕉的水是藥水,有網友甚至認為這是甲醛、福爾馬林,導致很多人都不敢吃香蕉了。實際上,泡“藥水”是再正常不過的舉動,而且這種藥水也只是常見的保鮮劑和殺菌劑。

沒熟就採摘,泡完“藥水”才出售,國內大量種植,依然要進口

眾所周知,香蕉在成熟後會變軟,不耐擠壓,而香蕉又是熱帶植物,從南方運到北方,路途遙遠,成熟的香蕉顯然是沒辦法完整運過去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運輸青香蕉,青香蕉由於沒熟,果肉、果皮都比較硬,耐運輸耐擠壓。

但是剛從果園摘下來的香蕉不能直接裝車,常溫天氣下,香蕉如果不經過保鮮處理,很容易沒熟就腐爛了,此外還要進行殺菌處理,新鮮香蕉中會存在一些微生物,也會導致香蕉黴變。所以保鮮劑和殺菌劑是長途運輸的必需品,大可不必大驚小怪。

沒熟就採摘,泡完“藥水”才出售,國內大量種植,依然要進口

很多水果都會使用保鮮劑和殺菌劑,包括進口水果也不例外,它們在國際社會上是允許使用的,只要按照標準來使用即可,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除了保鮮劑和殺菌劑,香蕉在運到目的地之後,還會使用一樣東西,那就是催熟劑乙烯,這種物質在水果後熟的過程中會自動產生。

比如蘋果、梨等水果中就可以產生乙烯,但為了快速上架,商家們會使用合成的乙烯來催熟香蕉,這也是被允許的。現在農業生產、運輸、加工都比較規範,人們只是對於它的生產過程不太瞭解,所以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這都可以理解,瞭解真相之後謠言自然會不攻自破。

沒熟就採摘,泡完“藥水”才出售,國內大量種植,依然要進口

香蕉是喜溼熱的水果,我國只有兩廣地區、福建山區、雲南和海南有大量種植。香蕉產量高,市場需求量大,但是國內的香蕉和國外的還是有一點差別。國外熱帶地區生長的香蕉口味好,口感香甜,果型大,近些年來在進口水果市場上極受歡迎。

進口香蕉的價格也不算太貴,比國產香蕉貴幾塊錢,相較於其他貴上天的進口水果,進口香蕉大部分人都買得起。柬埔寨、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向我們國家出口了大量的香蕉。

沒熟就採摘,泡完“藥水”才出售,國內大量種植,依然要進口

想吃到香蕉很容易,但想吃到樹上自然成熟變黃的香蕉,那就很難了。或許只能在原產地留下一棵香蕉樹,慢慢等著它成熟才能吃到了。

複製”香蕉的市場價格“到今日頭條APP搜索框,立刻獲取更多關於香蕉的市場信息!

沒熟就採摘,泡完“藥水”才出售,國內大量種植,依然要進口

讀者朋友們,你們對於香蕉泡“藥水”有何看法呢?是否吃過自然成熟的樹上香蕉?歡迎留言討論!

沒熟就採摘,泡完“藥水”才出售,國內大量種植,依然要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