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得啃下“往前走”和“回頭看”兩塊硬骨頭

當前,脫貧攻堅可謂到了最後要緊關頭、進入倒計時,距離向黨和人民交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答卷只剩下最後不到300天的時間。在黨的領導,廣大黨員幹部和全國各族群眾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向脫貧發起總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成果。

然至今,全國仍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未出列和脫貧。經過長期努力,之前已摘帽、已脫貧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工作任務相對來說,當前面對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儘管總量不大、數量不多,但“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剩餘的顯然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最難硬骨頭。因此,繼續秉持堅強不屈的韌勁、篤定頑強拼搏的鬥志、激發剛強勇毅的精神,是各地扶貧隊伍和扶貧幹部的唯一選擇,繼續加大扶貧的力度、提高扶貧的馬力。


脫貧得啃下“往前走”和“回頭看”兩塊硬骨頭


換而言之,扶貧之路還要繼續“往前走”,到深處去行,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做到重心不移、精氣不懈、幹勁不洩,勢必攻克扶貧路上最後的婁山關、淌過脫貧致富最深的深水區。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廣大扶貧幹部只要帶領貧困群眾埋頭苦幹、低頭拉車,向未脫貧、未摘帽的貧困高地進軍就足夠了呢?是不是沿著“往前走”的一條線,一直走下去就代表勝利的走到脫貧終點呢?事實上,“往前走”方向雖然是對的、想法也是對的,然若只盯著“往前走”這一塊硬骨頭還遠遠不能夠完成脫貧任務、到達全面建成小康任務目標的。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扶貧脫貧成效要經得起檢驗,脫貧成效成果要不斷穩定和鞏固,才能算真脫貧、脫真貧,一時的脫貧不能代表永久的改變、短暫的勝利不能等同永恆的勝利。拿疫情期間來說,有的貧困群眾難免會因“疫”返貧、有的扶貧產業難保會因“疫”受阻,如有的貧困群眾打工出不去,收入水平極有可能因幾個月停工達不到脫貧標準;有的扶貧產業因防疫影響,產品滯銷、市場收縮、開工成本升高等原因,導致造血功能明顯下降。

此外,有些脫貧常見的本身問題和潛在隱患更不容忽視。如有的教育幫扶方面,九年義務學齡孩子反覆失學輟學;有的醫療幫扶保障上,不少鄉村醫療服務水平低、服務場地不完善、醫療資源明顯不足等等;還有的住房保障和其他生活保障方面,要麼危房改造質量不高、要麼飲用水存在季節性缺水...脫貧不是“顧新賬”的一本清,而是反反覆覆“算舊賬”又兢兢業業“顧新賬”的全盤通,瞻前不顧後,“往前走”不能“回頭看”,只想快馬加鞭、一勞永逸、快速完工,只會將問題越滾越多、漏洞越積越多,馬馬虎虎過一遍、一股腦兒“往前走”,脫貧品相和質量必然不會高,也就不可能幹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群眾檢驗的脫貧工程。

言而總之,脫貧最後的全勝,必然是一面義無反顧、勇毅擔當“往前走”,盯緊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另一面又要不斷自查、反覆整改“回頭看”,緊盯穩定成果、鞏固成效的硬骨頭。所以,脫貧要啃得下兩塊硬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