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文化界的巔峰百年(公元1000年-1100年)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文化悠久,能人輩出,但如果說文化界的巔峰,估計要屬北宋一代了,宋朝自趙匡胤開創“禮遇士大夫”的先例,推崇文官治國,終其一朝,政治環境均比較寬鬆和開放,即使有權臣之爭,也未出現過大規模誅殺或滅族的迫害,封建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均達到了頂峰。

對於文化界更是如此,尤其是公元1000年—1100年之間,著名的文人層出不窮、扎堆出現,這一百年,文化界燦爛如星河、光彩奪目,同時大量文人寬鬆從政,修身養性治天下的理想,真正得到了實現。

一、 層出不窮的優秀文人

1、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

2、 歐陽修(公元1007年-1072年)

3、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

4、 司馬光(公元1019年-1086 年)

5、 曾鞏(公元1019年-1083年)

6、 晏殊(公元1009-1066年)

7、 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

8、 蘇洵(公元1009-1066年)

9、 蘇軾(公元1037-1001年)

10、 蘇轍(公元1039-1112年)

11、 柳永(公元984-1053年)

12、 黃庭堅(公元1045年-1105年)

13、 秦觀(公元1049年-1100年)

14、 周邦彥(公元1057年-1121年)

15、 程頤(公元1033年-1107年)

16、 程顥(公元1035年-1085年)

…………

不再逐一列舉了,這些著名的文化人物,生活年代都是十分相近的,創作的高峰期間也接近,同時很多人也都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朋友、師生、政敵、對手,上演一幕幕精彩大劇。

二、 文人從政後的成就均較高

王安石、司馬光這一對“絕世雙雄”,年齡相差2歲,政見迥然,分歧較大,但政治成就均達到了宰相級別,同時,兩人相愛相殺,紛爭為公,不涉私仇,私德完美,堪稱君子典範。巧合的,同一年先後去世,一生冤家,黃泉路繼續相伴。

歐陽修、范仲淹也均做到了樞密使、參知政事等階段,相當於副宰相,居廟堂之高,能夠籌劃為民,出則地方,亦能平亂治事,亦為文人典範。

至於家喻戶曉的蘇軾,更是入則為能帝師,出則能為太守,順境時鮮衣怒馬、泥濘時安貧樂道,豁達的人生態度,留下一段段佳話。

至於習慣被認為窮困潦倒的柳永,也是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這起碼也都是處級以上的幹部了。

三、 結束語

如果你是一個文人,生活在北宋是最幸福的,進可從政、濟民、為帝師、治天下,退可衣食無憂、曠達人生。

如果你是一個文人,生活在北宋的另一好處是,可以與這些優秀的同行們,一起談詩論詞,賞畫鑑字,不亦樂乎。

封建文化界的巔峰百年(公元1000年-1100年)


封建文化界的巔峰百年(公元1000年-1100年)


封建文化界的巔峰百年(公元1000年-1100年)


封建文化界的巔峰百年(公元1000年-1100年)


對比一下,明清時期,文人其實是很孤獨的,同時代能交流的人太少,比如曹雪芹,能跟誰交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