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鎮團結小學教師唐明勇: 讓愛伴隨路在前方

關廟鎮團結小學教師唐明勇:   讓愛伴隨路在前方

讓愛伴隨路在前方

——疫情下直播教學的點滴思考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在新冠肺炎這場沒有銷煙的戰爭中,每個公民都應當義不容辭的參與其中,共抗疫情。根據中省市區有關“停課不停學”文件要求和指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守土盡責,落實線上教學工作?如何確保線上教學紮實有效?能否讓即將憋瘋的“小神獸”們在線上樂中學,學中玩,玩中消化?藉著以上問題,筆者對線上直播課進行了思考與實踐。

前三步曲讓上課輕盈起

線上教學不像傳統課,在短短的10分鐘內就能快速準備好上課必備的教材、教具、學具及掌控學生紀律等情況。那麼,線上教學,如何達到“我就是課堂”,讓課堂如春天般蘊育活力,如花兒一樣幸福綻放?

一、課前打CAAL曲,使課堂有儀式感。中國現代教育專家成尚榮老師曾在一場座中談道:“上課是一種儀式,它與節目的儀式、與開會的儀式、與大典的儀式一樣,價值意義都是同等重要的”。其實上課本身就是一種儀式,課堂的使命就是傳承人類文化,發展人類文化,這種儀式感,首先就是責任感。課前打“call”,自立“flag”能夠讓學生克服懶惰散漫的學習習慣,改掉在床上誦讀,還未洗臉就觀課,邊吃東西邊學學習等壞毛病,例如:在班級群中規定,每次上課前大家選好學習環境,衣冠整潔自拍10秒,並說句勵志話發往班級群,互相監督,讓在家學習如同學校一樣,認真對待,給自己一些儀式,激勵自己,確保學習有效,自我充實。

二、課前律動曲,使課堂充滿活力。好的歌曲讓人陶醉,優美的旋律讓人心醉。課前十分鐘,不妨選擇一些《活力活力》、《少年中國》、《青春舞曲》等符合中小學生的活力歌曲,在直播間播放,讓學生跟隨節拍沉醉其中,隨著旋律走進課堂,逐步愛上課堂,留戀課堂,讓直播間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新場所,開拓育人的新陣地,發揮線上育人的新功能。

三、課前開場曲,使課堂充滿激情。線上教學畢竟是一個虛擬場景,我們隔著屏幕並不能完全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現場環境,如何快速吸引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筆者認為教師必須要面對鏡頭有自信,充滿激情(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並通過課堂開場語吸引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教學情境中,確保學生線上學習不受干擾,安全有序開展。如筆者在線上教學開課前經常通過如下導語和肢體語言,吸引學生快速融入教學情境之中。

1.hello,孩子們早上好,很高興我們再次相聚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學習。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良好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大家先給自己一朵小紅花,鼓勵自己再次開啟學習之旅(學生在屏幕發送小紅花)。

2.孩子們,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第五天的學習,疫情期間學習才是我們的“不二”選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堅持和努力才能走的更遠,讓我們為自己的這種毅力鼓掌加油……

轉變方式讓學習迅速入軌

線上課堂教學手段相對單一,主要依靠聲音+視屏、PPT等方實施,所呈現的只是一個 “二維”度人。教學環境改變必然引起教學方式改變。首先教學語言更應該以聊天的方式呈現,營造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語言可傾向於學生喜歡的流行語。如筆者在聽學而思直播課時,授課老師說道:“你把這道題作對你就很牛逼了”,“你說這個問題你都搞不懂,那你能搞懂個毛線”等網絡用語,不僅受的學生喜歡,而且激發了學習興趣;其次教學環節應以 “簡單、有趣、實用”為主。例如筆者在觀看猿輔導直播教學《不等式》相關片段:師:孩兒們,什麼是不等式?為師告訴你們就是用不等號連接起來的式子就叫不等式,常見的不等式有大於號,小於號,大於等於號,小於等於號,請看下面一道題?師:孩兒們,什麼是不等式?為師告訴你們就是用不等號連接起來的式子就叫不等式,常見的不等式有大於號,小於號,大於等於號,小於等於號,請看下面一道題?……師: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什麼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含有一個未知數,而且未知數最高次數為“1”的整式不等式。來來來,快看題,看誰最牛逼……整個課堂環節簡明流暢,節奏清晰明快,直奔主題,迅速訓練,提高鞏固,是對傳統教學情境導入——例題講解——鞏固強化——總結拓展等教學模式的一個提煉和濃縮;網絡語言的使用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聞性也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網絡課堂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同學們獨立思考、自律高效的能力,有效避免了線上教學引起的視覺疲勞和注意力分散等情況,降低學習效果。

因教施學讓課堂加速前行

課堂是值得尊重的,本著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三個終極問題,筆者思考了如何突破線上教學存在的不能隨時觀察學生教學環境,及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紀律情況等弊端問題。與其師生之間被動的教與學,不如讓學生主動地在教學前面跑,這就需要我們“因教施學”強化任務驅動,提升教學效果,像40分鐘要質量。

一、精備學案,確保教學多元高效。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節,也是課堂高效的先決條件,線上教學我們更應該利用網絡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融合和提煉,既要在學案中體現出邏輯的力度、思想的深度、文化厚度、生活的寬度、生命的溫度、知識的通透度更要把握好課堂教學入口的坡度、設問的梯度、適當的跨度、全面的參與度、師生的交互度、教學的開放度。既要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如播放輕鬆舒緩、揉肩扭腰舒展筋骨等),更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 是學習過程中的協作者、幫助者、指導者,改變單調、枯燥的學習形式和內容,真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促進學生全員、全程的廣泛參與,確保課堂和諧、生動、豐滿、高效。

二、師生互動,使學生擁有存在感。來自網絡某直播課堂三年級《認識方向》教學片段:師:同學們,方向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誰能告訴我你是怎麼認識方向的?小A你來說。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師:OK,非常棒,你真是一個擅於觀察生活的孩子,那老師要寫了(畫圖)大家看我這樣標對嗎?小B你來說。B:不對,因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你化成左東右西了。師:so perfect!你觀察的真仔細,那小C你來說……師:小E你在嗎?喂?在的話回覆個1……要不要給你送個枕頭過去小E?......(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停循環問學生問題,並及時點評)。動態生成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

課堂的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線上課堂唯有不斷互動才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唯有不斷的互動才能引起思考,唯有不斷的互動才能讓學生感到老師時刻的關注,擁有存在感和獲得感,提高參與度,達到課堂教學效果。動態生成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課堂的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線上課堂唯有不斷互動才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唯有不斷的互動才能引起思考,唯有不斷的互動才能讓學生感到老師時刻的關注,擁有存在感和獲得感,提高參與度,達到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學留白,把光標變成指揮棒。直播課堂最容易產生的是視覺疲勞,從而導致學生思維滯後跟不上教師的指揮棒,而教學留白恰恰補充這一缺陷,並且讓學生隨著教師光標的移動和書寫產生驅動,自覺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我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激起學生求知慾,同時也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課外拓展讓收穫餘音繞樑紮實於課內,拓展於課外。一節課的完整性離不開課外拓展,線上教學更是如此。否則,學生猶如演了一場沒有下文的 “流水戲”——戛然而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拓展能有效引領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把課上未能解決的或者生成的問題留到課後去探究,進而能將課內內容引向深入,課堂精彩片段產生的思維火花,才是學生終身受益,值得回味的事。

生活尚未歸正,未來卻已可期。疫情給我們帶來了 “痛”,但“痛”的過後是經歷與成長,待到山花爛漫時,漢濱網絡教壇皆新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