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穿隔離服的產科醫生:“1+1”的生命接力


產科醫生魏敏沒有預料到,“這些準媽媽們,能這麼勇敢。”

截至3月25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這位產科主任擔綱如今的9病區主任後,已帶領團隊幫助20位新冠肺炎孕婦順利產下新生兒,母嬰均安然無恙。

沒有家人陪伴、自己籤手術告知單、獨自“坐月子”——自己也是母親的產科護士長徐曉宇說:“這麼多的獨自面對,每一個都是不小的考驗。”

躺在產床上的準媽媽,在手術開始前一筆一劃簽字時,被隔離裝備包裹的魏敏,總會站得筆直,透過護目鏡與正壓頭罩靜靜地注視,“傳遞信心,也是一種致敬。”

兩個多月來,作為武漢最早確定的4所新冠肺炎孕產婦定點醫院之一,東院孕產婦收治病區裡,恐懼疾病和期待新生的情緒交織,每天都在發生。

對穿上隔離服的產科醫生而言,守護好1個人,就意味著至少2個生命的健康,更是1個家庭的希望。

1

挑戰突如其來。

“孕婦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不好、胎兒頭部偏大……”看著張靜的各項指標,魏敏已做出決定:“立即準備手術。”

這是疫情期間,東院產科的第一臺新冠肺炎孕產婦剖宮產手術。

產婦呼吸困難加劇怎麼辦?麻醉劑量怎麼調整?如果存在母嬰垂直傳播怎麼處理?在即時組建的MDT(多學科聯合會診)會議上,將可能遇到的問題一一制定方案後,魏敏開始第一次穿上隔離服擔任主刀。

曾無比熟練的手術,此刻變得風險重重。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穿隔離服的產科醫生:“1+1”的生命接力

1月30日,魏敏團隊在進行第一臺新冠肺炎孕產婦剖宮產手術。

從手術室人員配備,就能看出重視的程度——2名產科醫生、1名麻醉科醫生、3名手術室護士、1位助產師、1位兒科醫生,同時還有多位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外進行輔助工作。

手術室內,團隊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併發症。

新冠肺炎可能給孕產婦帶來的,除了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還可能讓其他器官功能同時受到損害,這都直接威脅到即將到來的新生命。“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必須當機立斷。”魏敏說,上臺之前,她已經把每一個最壞打算都“過了一遍”。

“最重要的,是一定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成為團隊共同的信念。

這臺最終持續不到10分鐘的手術,“對整個團隊來說,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技術考驗。”魏敏說。

防護服的厚重嚴密、護目鏡和正壓頭罩的雙重阻隔,讓魏敏不時感到頭痛。“最難受的,還不是這個。”讓她始料不及的是,隨著手術逐漸進行,護目鏡和頭罩面屏逐漸開始起霧,“對主刀醫生而言,視覺受限才是最‘要命’的。”

手術的最後階段,魏敏幾乎是側著身子,才能找到僅有的視野。

“看著6斤多的‘毛毛’(新生兒)順利娩出,我們其實依然緊張。”她說,到底有沒有母嬰垂直傳播,當時誰也不知道。

隨著核酸檢測、採血檢測全部完成,對著新生兒報告上顯示為“陰性”的結果,魏敏才真正迎來片刻的開心。

至今為止,在東院產科分娩的20名新冠肺炎確診產婦,新生兒均未在出生時檢測出感染新冠肺炎。

“對我們而言,這是最欣慰的消息。”魏敏說。

2

新冠肺炎孕產婦,可能是最需要安慰的群體。

與正常時期的“眾星捧月”不同,獨自在隔離病房待產之時,她們中的許多人,親人同樣也正與病毒搏鬥。

“哪怕是短信晚幾分鐘回覆,都可能帶來信心驟降。” 徐曉宇說。

此刻,孕產婦的唯一依靠,只有醫護。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穿隔離服的產科醫生:“1+1”的生命接力

李燕住院的那段日子,每天查房後多待10分鐘以上,每一班都安排專人巡診,成為產科團隊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全部感染的家人何時能康復、多久才能見到孩子、自己何時能轉陰出院,都讓剛成為新手媽媽的李燕“有些崩潰”。

幫助蒐集家人診療信息、想辦法讓她通過視頻看到孩子、穿著隔離服也要逗她開心……使出渾身解數的醫護人員們,終於讓李燕在一天天恢復的同時,臉上漸漸出現笑容。

更讓魏敏意外的是,臨近出院的一天,李燕緊緊握著她的手說:“魏醫生,聽說像我這樣已經有抗體的,可以捐血漿。你們有需要的話,一定要跟我聯繫,我願意捐獻。”

“為了治癒更多的人!”當李燕說出這句話時,魏敏知道,這位年輕的母親“已經真正走出來了”。

產科團隊忘不了,出院時,小心翼翼捧出一罐子手摺幸運星的產婦劉玲,每顆星星上,她都認真寫上了一個“謝謝”。

疫情之下的產科病房,很多地方都變得不太一樣。

隔離區內,餵飯、喂水、協助翻身、下床活動及上衛生間,“都由護士們穿著防護服來完成。” 徐曉宇說:“同時,我們還是送餐員、保潔員、修理工、搬運工。”

有一點,一直未變。

這個團隊最喜歡的聲音,始終是新生兒那一聲聲清亮的啼哭。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穿隔離服的產科醫生:“1+1”的生命接力

3月25日凌晨,魏敏團隊又做完了一臺手術。這是疫情期間,東院產科迎來的第20個新生兒。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穿隔離服的產科醫生:“1+1”的生命接力

3月25日凌晨,魏敏團隊成功迎實施手術,迎來疫情期間第20個新生命。

按照診療標準,在隔離病房觀察14天后,這個新生命才能第一次見到親人。

那一天,正好迎來武漢解除封城。

“這會是最好的團聚日。”魏敏說。

(因涉及隱私,孕產婦姓名均為化名)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穿隔離服的產科醫生:“1+1”的生命接力

(本文原題《穿隔離服的產科醫生:“1+1”的生命接力》,來自《中國婦女報》2020年3月27日1版)

♦ 戰疫封面人物〡“雨衣妹妹”回家了:要將公益進行到底

♦ 小湯山,中藥先行!

♦ 巾幗脫貧記〡她讓只會蒸餑餑的家庭婦女掙上“工資”了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王長路 劉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