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一年沒有接觸文化課,現在臨近高考,網課學習效率不高,壓根聽不懂,我該不該放棄網課自主學習?

用戶61403323


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課程學習上,覺得網課無效。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學習動力。他不願意學,無論網課,還是面授,或是一對一,都難有效果。

要想辦法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的優勢,對自己恢復起信心。然後在自己水平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建立恰當的目標,產生願景。

有了規劃,人才對自己的努力有了願景,願景會激發動力。

講一個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濃霧瀰漫,34歲的女游泳健將費羅倫斯·查德威克要游泳穿越海峽。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全身發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看著。15個小時之後,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告訴她離海岸很近了, 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看不到。隨後人們拉她上船,這裡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兩個月之後,在一個沒有濃霧的天氣,她成功地遊過這個海峽。

有明確的目標才有動力。有能看得見的目標才是可靠的動力。

學生和家長們可能認為,高分數不也是目標嗎?是目標,但不是好目標,是沒有形象的目標,不是願景。

高分數不是願景,好大學也不是願景,因為都太模糊,像是用帶霧氣的望遠鏡看珠穆朗瑪,美感遠遠不夠,誘惑不足。

分數和錢數一樣,錢本身是沒有誘惑的,其實有誘惑的是花錢,沒有置換意義的錢就是個無感的數字。

你掙了錢,帳戶上數字增加了,挺好,但這個誘惑很容易淡化、麻木。人們對錢的渴望來自於錢能換來車子、房子、各種享受等等。掙錢的動力是你能得到那個錢換來的東西。

分數高,意味著能上好大學,上好大學意味著好工作,這是模糊而不確定的關係,好大學對我來說好在哪?好工作是什麼?怎麼好了?沒有這些意象,只停留在高分、好大學的目標,學生特別容易“努力疲勞”,類似於以前說的“審美疲勞”,“我在努力,但努力的結果是什麼很模糊,始終模糊,人的努力本身就已經疲勞了”。

大家對比一下以下兩種情況:

A: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清楚的意象:我希望在醫學行業發展,最好能考得高一些,希望能考上廣州醫學院(鍾南山曾任院長)上學,這樣的學校實習條件好,身邊很多老師就是名醫,將來碩士或博士畢業後在北京或廣州的大醫院,比如協和、同濟等醫院工作,這些學校和醫院的國內外交流也多,希望能到國外學習一段時間,未來在崗位上鍛鍊五年到十年,要成為一名名醫。

B:我要考高分,上985。

有規劃,才有真正的願景,而且這個願景是他專屬的,不是泛泛而談的。有意義的願景是誘惑,是動力,而單純的分數是壓力、是疲憊,是焦慮。

所以,要認真規劃,“有願景,才有動力。”

往往文化課差的學生就不敢有願景,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動力。

其實不然。

寫不動了,先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