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省市公佈開學時間!復課準備期,教師、學生、家長要做好30件事

近日,19省市已明確了開學時間,未來兩週,各地學校紛紛進入復課準備階段。


19個省市(自治區)中小學開學時間

省市中小學開學時間安徽

高三年級學生4月7日返校
初三年級學生4月13日返校

四川

高三年級原則上4月1日開學
初三年級4月7日開學

遼寧

4月中旬起高三年級返校

江蘇

各級各類學校自3月30起分批次、錯峰開學

內蒙古

高三和初三年級3月30日開學

廣西

高三、初三年級4月7日開學

海南

高三、初三年級4月7日開學

雲南

3月23日高三、初三年級開學
3月30中小學其他年級開學

福建

4月7日起分類分批、錯時錯峰開學

陝西

高三年級3月30日開學
初三年級4月7日開學

西藏

各級各類學校暫定3月下旬開學

江西

高三、初三年級學生4月7日返校學習

新疆

新疆自治區區屬高等院校
4月8日起分批錯峰陸續開學

青海

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
3月9日至13日陸續開學

貴州

高三、初三已在3月16日開學

山西

高三按3月25日做開學準備

寧夏

高三、初三年級3月25日前恢復正常教學

香港

4月20日左右分階段進行復課

臺灣

據臺灣媒體報道,中小學2月25日已正式開學


不同於以往的開學,疫情延期後的準備工作顯得格外重要和紛繁複雜。我們不妨列一張任務清單,梳理出家、校、生各自需要完成的準備工作,從中不難發現,共性的核心關鍵項可歸納為:安全、有序、銜接


時刻凸顯安全第一原則。復課中最要全力保障的是師生的安全防疫工作。一校一案、兩案十制,學校方案研製上的難度不言而喻,而落實中的各部門交叉配合與無縫對接更是考驗一個組織的領導力與執行力。


千頭萬緒也要堅持有序。境外輸入的局面控制,延期多日的寒假生活,線上與線下的場域轉換,每日健康監測的統計上報,都給復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有序推進各項工作,才能確保開學的穩定。


銜接教育關注個體與集體雙軌道。線上學習穩中推進,既有育人資源也有學習效能,但一定程度的失控感和知識體系的不全面,造成效果分化明顯。如何銜接線上與線下,找準起點,分層分步對學生個體和班集體做好銜接教育,成為復課的關鍵。


從校、生、家各自的角色分工出發,我們如何行動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有序工作、平穩銜接呢?我想,不妨做好這30件細節小事。


9省市公佈開學時間!復課準備期,教師、學生、家長要做好30件事

教師:專業出發,平穩對接第一線


1.參與學校防控預案演練。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是學生在校的負責人,責任重大。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兩案十制”,每一項制度都有規範的流程和應急處理辦法,如果不用心學習,一旦班級裡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情況失控。全體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校的防控預案演練中來,反覆學習學校發佈的視頻和方案文稿。


2.向學生和家長做好方案解讀。

班主任要反覆強調方案中學生和家長應知應會的內容。面對疫情防護,再仔細也不為過。學校也可以加大宣傳,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校在防疫物資方面的準備,增加復課的信心。


3.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資源。

收集和整理學生的抗“疫”作品,佈置為教室展板,重新打造教室成長環境,重建班級文化。進一步開展疫情教育必修課,既應弘揚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又可引導學生關注到學校的具體復課保障工作中來,培養學生對“責任擔當、家國情懷、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等人生課題的理解。


4.設計一個富有儀式感的“復課禮”。

為避免聚集性活動,也許開學典禮等環節將會從簡,但班級內部不妨來一場“復課禮”。儀式可以與居家學習總結相結合,引導學生對這一特殊階段進行復盤和總結。比如給每個學生髮一張《無字獎狀》,讓學生選擇一個表彰的對象並親手寫上頒獎理由。再比如,來一次小組研討展示會,將線上學習(特別是小組討論)的情境在教室裡再現,或者用思維導圖、學習報告等呈現個性化學習成果,進行系統再建構等。


5.制定線上線下課程銜接方案。

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老師們做了大量的教學調整,如難度的調整、學習模塊的調整、教材整合的處理等,迴歸線下課堂,必然要更新計劃。線上學習的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差異化明顯,各學科需要統籌考慮,制定銜接方案。


6.發佈問卷調查,分主題、分考點地統計學生學習情況。

拿到學生反饋後,教師要全局考慮,分析學情。掌握較好的內容開學後就少講或由學生講,掌握不好的內容就巧妙設計,或與新課結合建立知識圖譜,或獨立安排課時進行難點突破。


7.找到個性化教學的“關鍵”起點。

學生居家學習情況各異,老師要了解:學生已知什麼、未知什麼,學生想知道什麼、能知道什麼,學生網上學習疑難、關鍵性問題有哪些,為什麼有這些問題,等等,與學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點”。


8.制定知識內容清單。

通過多種方式摸底和評估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將線上所學內容進行雙向細目表的制定,明確能級要求,發給學生逐項評估掌握情況。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繪製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捋清內在聯繫,在繪製的過程中審視自己在相關知識上的掌握情況。


9.復課後,採取個性化選擇補學,實現差異化的異步學習。

選擇適合自己班情、學情的補學方法。復課後開始學習新課,遇到前面知識點、概念、定理、公式,可以用舊知鏈接形式進行系統補習。即學新課,用什麼,補什麼,以新聯舊,以新帶舊,讓補有新收穫、學有新提高。


10.可以讓學生自行列出考點,設計考題。

教師對學生提交的考題進行精選,彙編成摸底卷,在開學時供集體測試使用,這樣做既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又便於教師掌握學生所學情況,找出問題,後續跟進。


11.在正式授課中應注意學生個體輔導和集體教學的相互補充。

班級學生掌握情況較好,可將學習新課與補學鞏固講解並行;對於兩極分化的班級進行同伴互助式教學,班內統一教學與課後補學同時進行;對於班內學生知識掌握參差不齊的情況,可採取分層教學;對部分學習困難、注意力不易持久、獨立性自覺性較弱而產生的新學困生,教師應給予特別輔導補教;課後應儘可能地發揮學生小組和同伴互助作用。


12.釋放學生內心鬱積,減輕學生焦慮情緒。

通過年級視頻分享會、班級班會、心理輔導課、社團學生會的社會實踐成果展示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應對危機的技巧,促進他們成長成熟。


9省市公佈開學時間!復課準備期,教師、學生、家長要做好30件事

9省市公佈開學時間!復課準備期,教師、學生、家長要做好30件事

學生:積極調試,主動成長第一人


1.配合學校,做好自我防控。

積極配合學校,按要求進行自我排查工作,密切關注自身身體情況。認真學習防護防疫知識,區分新冠肺炎與普通感冒、流感的區別,如出現類似新冠肺炎症狀不恐慌、不自卑、不隱瞞,對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負責,及時上報。


2.調整作息,提前適應開學節奏。

主動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提前兩週調整生活節奏。開學之後,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身的學習生活上,儘快適應“居家網課”到“在校學習”節奏的轉變。


3. 注意用眼衛生及頸椎腰椎健康,加強體育運動。

加強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也可以舒緩調節情緒,養成持續鍛鍊的好習慣。


4.提前準備開學用品。

準備好開學後所需要的個人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進校後儘量減少外出購物。


5.自制知識清單,梳理線上所學。

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者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雙向細目表)逐項整理所學,可以用1星到5星來標註自己的學習效果,也可以通過整理學案和筆記梳理出自己已經掌握和尚有困難的學習點,並反饋給教師,雙方互動配合,計劃好復課後的銜接課程。


6.學習心理與學習方式的積極調整。

比起作息和飲食的調整,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的調整對學生更為困難。線上授課以來,學生對網絡、手機、移動設備的使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依賴,學習的方式也與線下課程完全不同。是時候逐步調整:客觀上減少設備的使用,必要時可採取“隔離法”;主觀上通過“冥想法”讓自己回到積極發言、互動頻繁的教室裡,幫助自己儘快調整。


7.總結特殊階段併為新學期制定目標和計劃。

總結一下特殊階段裡的自我成長。不同年級的同學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命題。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自主梳理學科知識點,深入思考學科的內涵本質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


8.高效利用時間。

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把多數時間放在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利用“周計劃”“月計劃”表,把需要完成的事情可視化,以此提醒自己;組成同學互助小組或尋求外力監督,提高約束力。


9.給心靈做個SPA。

開學總是喜憂參半的,尤其疫情之後的復課。我任教的班級裡有63%的學生表示既開心又緊張。開心的是終於可以回到學校見到老師和小夥伴,緊張的是擔心線上學習沒跟上或新學期自己表現得不夠好,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短期壓力的表現。如果持續感到情緒不良且無法調節,要勇敢與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同學、老師傾訴和溝通,必要時尋求心理幫助。


10.以最飽滿的狀態回到大家的視野中。

該運動的動起來,甩掉身上的小贅肉;該閱讀的讀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適當的愛好練起來,讓自己更加多面,給人以驚喜。身體和心靈的主動調試都會讓我們充滿自信地迴歸課堂。


9省市公佈開學時間!復課準備期,教師、學生、家長要做好30件事

家長:密切配合,守好安全第一關


1.深入學習學校的防控預案。

家長必須知道孩子復課後的一切行動要求,包括上學、放學路上的注意事項,進入學校後的體溫檢測、上課、就餐等環節流程,熟知出現異常症狀後的上報流程,確保與學校一起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


2.堅持填寫每日體溫檢測表。

開學後孩子所接觸的環境要比居家學習時複雜的多,更需要家長重視每日體溫檢測工作。


3.準備愛心防疫“隨身包”。

孩子重回校園,融入集體生活,見到久未見面的老師同學,難免興奮,也更容易出現口罩綁繩斷開等意外狀況,多備一份口罩,準備一些免洗消毒液或消毒溼巾是有必要的。


4.與孩子進行一次認真的對話。

用輕鬆的方式與孩子交流,看似無意實則用心設計。這樣的對話富有儀式感,是對一個特殊階段的終結。對話的內容建議涉及復課的來之不易和復課後的安全防護、學習和生活建議。


5.總結特殊時期家庭教育的得與失。

在我校設計的家長問卷中,我們可喜地看到有高達77%的家長表示延遲開學期間,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為“融洽”或“很融洽”,這既是家長們的智慧,也是孩子們的成長。也有21%的家長表示“不太融洽”,他們更需要學校的引導和幫助。


6.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調整焦躁的心態。

要讓孩子放平心態,等候學校的通知,每日按照要求照常在網上上課,保證學業不落下,做好返校學習、測驗的準備。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聽音樂、練字看書,幫孩子靜下心來。


7.改變孩子的作息。

家長要及時干預,改變孩子的作息,從生活上幫助孩子“開學”。恢復日常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賴床。嚴格執行上學時的時間表,每天準時聽課,然後完成作業。


8.飲食上適當給孩子做調整。

調整飲食結構,平衡每日的營養攝入,避免出現營養不均衡,消化不良,或者過度發胖等情況。同時,注意讓孩子的飲食以清淡為主,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少吃油炸食品,把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


復課的決定從上至下一定是有壓力的,所以這更需要所有的師生和家長做足準備,這樣我們才有開學復課的底氣。


同學們,開學見!


— END —


來源 |“新校長傳媒”整理自沈磊班主任筆記《復課準備周:圍繞三個核心,做好15件細節小事》、何東濤《如何做好復課準備?給校長、老師、家長、學生的建議來了》等

作者 | 沈磊,南京致遠初級中學副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