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零損失擊落108次殲-11不意外,厲害的是不能發揮正常水平

隨著具有隱形能力戰機的列裝,對於五代機與四代機作戰效能的對比就成為了網友關注的個焦點。F-22是最早參加對抗演習的五代機,曾在2007年打出了144:0的駭人戰績;F-35入役後在參與“紅旗軍演”中也創造了40:0的記錄,甚至在與F-22的對抗中也獲得了優勢。近日,殲-20與殲-11B的對抗成績首次被《艦載武器》雜誌公開,據說也獲得了108:0的戰績。

殲-20零損失擊落108次殲-11不意外,厲害的是不能發揮正常水平

有分析認為,殲-20與殲-11B、殲-16、蘇-35和殲-10C早已經進行了對抗演練,以108:0擊落殲-11B並不令人意外。空軍早在2015年就組織了一支包括殲-20在內的作戰試驗部隊,目的就是與其它各種機型進行較量,一方面驗證殲-20的實戰效性,另一方面充當其它戰機的磨刀石。因此,殲-20與殲-11進行過實際對抗演練絕對是真消息。

對於殲-20能不能高比分擊敗殲-11B也不需要懷疑,因為殲-20與殲-11B較量時的優勢只能用“碾壓”來形容。從媒體報道的比賽規則來看,對抗是由2架殲-20對抗8架殲-11B,時間限定為30分鐘,以擊落對方戰機的次數來核算成功。殲-20獲得108次戰績意味著每架殲-20在每一分鐘就可以擊落一架次殲-11B,也證明殲-20擁有的不對稱優勢。

殲-20零損失擊落108次殲-11不意外,厲害的是不能發揮正常水平

殲-20在是隱身性能、勢態感知能力、導彈武器和機動性能方面全面佔優。有消息稱,殲-20隱身性能過於強大,一直不能正常發揮水平,在所有對抗演練中都保留機身上的龍伯透鏡,主要為了故意提升自身的雷達反射面積。也就是說,殲-20碾壓殲-11B是在不完全發揮水平下取得的,殲-11B遠沒有達到需要殲-20全力出手的水平。在單機或多機對抗環境下,一旦殲-20全力出手,殲-11B根本無法發現殲-20的存在,也就失去進行對抗演習的意義。只有安裝了龍伯透鏡,雙方才有可能展開中距空空導彈作戰對抗和距離格鬥。

殲-20零損失擊落108次殲-11不意外,厲害的是不能發揮正常水平

眾所周知,殲-20是一款沒有機炮的五代機,很多人因此認為殲-20在技術選擇上過於激進。對抗演練結果證明,殲-20在中距和近距作戰能力方面都對殲-11B擁有巨大的優勢,證明未來淘汰機炮是必然趨勢。殲-20在中遠距離相比殲-11擁有更強大的機載雷達,可以實現先敵發現、先敵開火,裝備的霹靂-15空空導彈也擁有更大的射程,殲-11B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在近距作戰時,殲-20擁有的超音速機動能力是一大優勢,再加上強大的動態感知能力和霹靂-10空空導彈的強大性能,基本一個回合就可以擊落殲-11。霹靂-10空空導彈擁有非常廣的攻擊攻度和不可逃逸範圍,還可以越肩發射,殲-11B再強大的機動能力也沒有意義。

殲-20零損失擊落108次殲-11不意外,厲害的是不能發揮正常水平

當然,“金頭盔”演練的戰術設定並非體系作戰,如果有最先進的預警機和地面反隱身雷達配合,進行的是高烈度的戰爭,有更為複雜的電磁作戰環境,殲-11B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擊落殲-20。總體來說,想用四代機戰勝五代機必定會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以後也沒辦法再把對抗隱形戰機的希望放到四代機身上。

殲-20真正對手也並非殲-11B,而是F-22和F-35這樣的五代機。相比來說,F-22因為服役年代過久,在隱身性能方面與殲-20處於同一水平,但是在勢態感知能力方面已經全面落後,這就是殲-20的後發優勢;F-35擁有更強的勢態感知能力,但只是一款輕型低端五代機,要想對抗同樣先進的殲-20也不夠看。殲-20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採用了開放式結構,還可以不斷進行改進,未來完全可以發展成為一款準6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