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北美創業者:只要員工戴口罩,就發15美金

疫情下的北美創業者:只要員工戴口罩,就發15美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丨薛星星,編輯丨於浩,出品 丨《風眼》深度報道組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鈦媒體經授權發佈。

北美疫情尚未有好轉跡象。最新的數字顯示,截至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人數已達68855例,超過1000名民眾喪生。感染人數的上升超出人們想象,連續多日,美國新增確診人數過萬。

李懿生活在洛杉磯,她是一家新能源創業公司RENOGY如果新能源的CEO,主要產品為民用和商用的太陽能離網電源產品和離網電力解決方案,公司總部位於美國,供應鏈及部分市場團隊在中國。

疫情下的北美创业者:只要员工戴口罩,就发15美金

新能源創業公司RENOGY如果新能源的CEO李懿

近兩個月,李懿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過往她熟悉的商業規則在疫情之中彷彿都失效了。國內疫情爆發時,她忙著向國內捐獻防護用品,花了大半個月,才把一批總數80萬隻的口罩送到國內。

現在,她不得不面臨持續惡化的北美疫情。出乎意料的是,公司家用太陽能發電產品的銷量持續攀升,但是供應鏈卻由於疫情關係出現緊缺,公司在部分市場已經出現了斷貨情況。

80萬隻口罩運回國內

一開始我對疫情其實沒太大感知,最早關注也是從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新聞上確認“人傳人”開始的。那時我只想到要讓國內的同事們都戴上口罩,保護自己,完全沒有意料到之後的走勢。

很快,國內的同事反饋說已經完全買不到口罩。我在美國購買了大約1800只口罩,準備寄回國內。當時美國的口罩其實已經出現緊缺,亞馬遜上的口罩價格先是瘋漲,馬上就是斷貨。

這批口罩大部分還是從我們供應鏈的渠道採購的。

等我準備把口罩往國內寄時,很多壞消息就傳出來了,互聯網上到處都是醫院求助口罩的信息。我就把這1800只先捐了,國內的員工之後再想辦法。

第一批的1800只太少了,還有那麼多醫院,還得買更多的口罩。但是太難了,到處買都買不到。我在美國下了好幾個訂單,只有第一批的幾萬個到貨了,剩餘的訂單第二天全都被取消了。還有我們在日本和泰國辦事處的同事,他們通過當地零售渠道各自買到了一些,但是量都不大。

後來,1月30日,我通過一個從事醫療行業的朋友,在墨西哥找到了一批口罩,量很大,有75萬隻。那一整天我都在來來回回跟他發郵件確認口罩的參數信息,看看是否符合國內醫院的要求。到了晚上,他就說我必須下決定,那邊還有很多人在等著買。

頭天晚上我確定要了這批口罩之後,第二天一早,墨西哥的人就發過來郵件,要求我必須在1個小時內付清全款,不然貨就給別人了。

放在以前,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肯定要在付款前進行一番調查,確認各種資質。

但是在疫情之下,你已經完全沒有時間思考,沒有任何餘地,只能咬咬牙,OK,那就付款吧。一共是七萬五美金,直接打到對方卡里。

打款那天是週五,墨西哥那邊要等到下週一才可以發貨。他們不管運送,所以整個週末我都在跟我們委託的提貨方確認口罩的重量、裝箱尺寸、裝箱單等信息,這些數據清關時都需要提前確認好。

按照原計劃,這批口罩應該當周直接從墨西哥空運到上海。但中間出了一個岔子,我們裝載貨物的托盤可能不符合上海海關的標準,只能重新換托盤。結果換完後,墨西哥已經沒有航班飛國內了。

沒辦法,我們只能先找人把口罩從墨西哥拉回洛杉磯。當時洛杉磯還有少部分航班,應該可以趕得上。

結果貨送到一半,在美墨邊境被扣下了。

美國的海關說我這批口罩缺少FDA認證。FDA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美國規定在美國銷售的醫療產品都必須完成FDA註冊或監測。

提交FDA註冊至少需要2周時間,國內疫情那麼緊急,這些口罩是用來救命的啊,等2周黃花菜都涼了。

當時我愁死了,一邊趕緊去申請FDA認證,另一邊開始找各種朋友幫忙。因為我這個口罩並不在美國境內售賣,只是繞道經過美國。後來終於找到了一位加州的議員,託他去和國土安全局打招呼,免了FDA認證。

但是那個禮拜的航班又錯過了,只能再等下一週。而且我們那批口罩有11個托盤,普通的一輛客機完全裝不下,最後是分成了3批發回了國內。

等到全部運到上海,已經是2月15日了。一共是80萬隻N95和普通醫用口罩,以及1萬套防護服、防護帽,花了12萬美元。

口罩運走那天,我沮喪極了。整個過程都太難了,我是做企業的,有資源有人脈,尚且這麼艱難,更遑論那些普通人了。

疫情下的北美创业者:只要员工戴口罩,就发15美金

捐贈照片

加州封城

剛忙完給國內捐贈口罩,美國的疫情就有些苗頭。當時全國的確診病例已經有60多例,社交媒體上有不少人開始討論囤購物資。但我身邊的美國同事們基本上都不太在意,倒是公司裡的一些華人有些緊張。

我那時候還很樂觀,公司裡有中國同事問我美國的情況,我還說洛杉磯很快就春天了,氣溫逐漸升高,病毒應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但是3月的第一個禮拜過去之後,洛杉磯接下來幾天都是陰雨綿綿,氣溫也開始下降。這很反常,洛杉磯每年雨季大多集中在一二月份,3月份都回暖了。

那時候再看新聞,美國確診病例開始不斷上升。西雅圖、紐約甚至都有些嚴重了,一些州已經開始採取措施。硅谷的疫情更嚴重些,微軟、谷歌、Facebook都開始要求員工居家辦公。

我也有些緊張,所以在3月12號開始要求美國團隊輪流來公司上班。

再過去一個週末,洛杉磯“封城”了,緊接著整個加州都被“封了”。

加州宣佈“封城”的那個晚上我非常壓抑,那時我在做飯,公司的運營副總裁忽然打電話給我,說你趕緊看新聞。我打開電視,就看到報道里宣佈加州“封城”的消息,除了一些緊急必要的商業,所有的商業活動必須關閉。

我們是做實業的,不像是互聯網公司可以全員在家。現在要求所有商業停業,公司辦公室的人員可以回家辦公,但是倉庫怎麼辦?發貨怎麼辦?我們的產品怎麼銷售?如果持續一個月關停,我們就一個月沒有現金流。

當時我還炒著菜,看到這個消息後也沒心情繼續做飯了。腦子裡飛快地想對策,趕緊召集團隊開會。會上做了兩個決定,第一是全部員工在家遠程上班,第二倉庫明天緊急加班,先把所有積壓的訂單趕緊都先發走,之後再看情況決定。

開完會,我還是不放心,又不斷給當地的朋友打電話諮詢情況,一些政府的議員、警察局啊,能找的關係都跑過去問。

第二天,“封城”的一些細則逐漸公佈出來,物流、能源等行業被豁免,不受影響。我懸著的心一下子就落下來,我們屬於能源行業,還可以繼續經營,物流也有保障,發貨也可以正常進行。

15美金=戴口罩

疫情發生後,我們在中國的供應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按照往年的節奏,國內的工廠應該在大年初十也就是2月3號就正常復工,2月8日左右恢復正常產能。

實際上,直到3月1日,國內的工廠才正式復工,當天到崗的工人只有30人左右,更多的員工要麼是被困在老家回不來,要麼是回來後還處在隔離期。

一直到這個禮拜,整個生產才可以說剛剛穩定下來。剛復工的那一週,完全談不上正常的生產,太缺人了。上游供應鏈也供應不上,一些關鍵的元器件沒有辦法到位。

遇到這種情況,只能從別的國家緊急調貨,或者使用其他品牌的代替。我們現在都是直接用空運的方式來調貨,以前我捨不得空運,都是用海運,飛機的運輸成本比輪船高了至少5到10倍。但是沒辦法,再貴也得上。

直到現在,我們還有兩個產品因為元器件的問題而無法正常生產,澳大利亞市場已經存在一些斷貨的情況。

但令我驚訝的是,由於北美疫情的原因,我們產品整個銷售量都在持續上漲。一些家用發電設備,相比於去年同期,銷售量幾乎可以用翻倍來形容。

我想這也可以理解,疫情時期,人們的恐慌心理會被放大,需要提升安全感。美國這邊槍支的銷售情況都有上漲。他們可能是害怕萬一市政供電出現問題,至少還有一個備用電源。

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我們的倉庫。倉庫的員工都是美國人,雖然公司做了很多防護的宣傳,但他們還是不太在意。

前兩天,我去倉庫看,還是有人不戴口罩。公司周邊幾公里都發現了病例,太危險了。沒辦法,我發了一條強制命令,要求他們戴口罩。可是今天(3月24日)早上,我再去檢查,依然不起效果。

我把倉庫的經理叫過來商量,宣佈只要是全天佩戴口罩的員工,每人額外獎勵15美元,現金,只要你戴口罩,當晚就發錢。結果早上這個命令一頒佈,他們全都戴上口罩了。

我現在每天仍然正常去公司。員工們可以回家,但我不行,每天我還要去倉庫看,晚上還要給中國團隊開會。

大街上的車已經非常少了,洛杉磯是出名了的堵城,現在你再用谷歌地圖去看,基本沒有堵車的情況。

美國很多基礎設施沒有中國那麼好,國內一下子就可以建一個方艙醫院,他們就無法做到,檢測各方面也不到位。好在美國的人口分佈比較稀疏,沒有國內那麼密集。

但是物資的供應還是緊張。我朋友昨天去超市,買個雞蛋還是每人限購1盒,都排了100多人的隊。我囤購物資比較早,大約是2月底就陸陸續續買了很多。

加州“封城”之後我又去了一次超市,烏泱泱地排隊,我掉頭就走了。那天晚上我去了3個超市,想買豆奶,全部都售空,沒有買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